(接上期)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病温度范围8℃~32℃,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95%,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苗期到结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7~10天。
上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白星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3~7月。年度间早春多雨或梅雨期间闷热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较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植株生长不健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措施】
(1)茬口轮作:提倡与非茄科蔬菜隔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深沟高畦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老叶,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4)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绿色防治用药:药剂可选用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0克);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1500~2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50~75克);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剂(拿敌稳)3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5-35克);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3000~4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25~35克);25%丙环唑乳油(盛唐)3000~5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15克)等喷雾防治。
常规防治用药: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大生M45)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20~150克);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扑海因)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5克);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托布津)800~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125克);64%噫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1000倍液(666.6平方米用量100克)等喷雾防治。
辣椒白绢病
辣椒白绢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齐整小核菌侵染所致,俗称辣椒南方疫病。属土传性病害,是辣椒上偶发性病害。
【简明诊断特征】
辣椒白绢病主要危害茎基部。
茎基部染病,发病初期茎基部表皮呈褐色,扩大后病部稍凹陷。发病中期病株叶片、叶柄枯黄凋萎、叶片脱落。发病后期病株全株性枯死,查看地下部根系生长仍较好,仅表皮产生白色具光泽的绢丝状菌丝体,并伴有(菜籽状)黄褐色小菌核。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