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1月28日,西安迎来今年第一场大雪。58岁的环卫工丁权老人从早上6点30分一直工作到9时许,衣服被雨雪打湿,双手冰冷,手套快变成了冰块,老人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看见路边有一群人在烤火取暖,老人也凑过去暖暖身子。一个50岁上下男子拿着手机对着丁权老人拍照,并大声训斥老人赶紧把火灭了。没想到的是,这一把火却让老人失去这份环卫工职业。1月30日下午,老人正式接到公司通知,因为在工作期间烤火被“炒鱿鱼”了。
【微博热帖】
@张立:一场雪,把一个环卫工的困境印在了城市街头,也把一个单位的无情和乱治硬生生地映衬出来。我们需要一座干净的城市,也需要一个温暖的城市。除了需要有敬业的环卫工,更需要他们的主管部门有一颗仁爱的心,尊崇法律规则履职之举。当除了干净之外,只剩下冷漠,这座城市还会值得人依恋吗?
@李兆清:环卫工拿着不高的工资、还得忍受凛冽的寒风,都说要关心环卫工,在环卫工冷得发抖的时候,为什么等来的不是一杯热水、却是无情的拍照呢?
在共同的记忆中,环卫工群体,每每成为利益被倾轧的对象。而丁权的遭遇,无疑再次强化了公众根深蒂固的固有印象。置身于绝对弱势的职业格局内,无论是烤火取暖被强硬辞退,抑或只领取极端微薄的薪水,其实都是不足为奇的事情。说到底,绝大多数的环卫工人,既无缘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也不具备日常的维权能力,总难免会常态性吃亏受辱。其实,非但是环卫工,所有高替代性、低技术门槛的底层职业,都面临着相似困境。
丁权违规烤火,所在公司对之加以惩戒,原本无可厚非。但环卫公司就没有过错吗?天寒地冻,有没有为环卫工提供保暖的衣物,是不是为环卫工人设置了温暖的歇息场所?更值得考问的是,动辄勒令辞退,到底依据何在?是聘用合同明文约定,还是管理章程专门注明?当然,如你我所见,相关公司并未就此给出任何严谨的解释。这无疑说明,公司管理者彻底、单方面垄断了话事权,丁权等环卫工则完全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如此失衡的企业权力结构,又怎能做出合乎程序、合乎公义的“决定”呢?诸如清洁家政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长久游离在法定雇佣关系的约束之外,难免衍生种种恶果。
毋庸讳言,众多的底层职业,都未能被纳入现代企业运作的通行范式之中。没有平等宽容的职业氛围,没有内部的利益平衡机制,没有契约精神和程序意识,凡此种种都导致,相关雇主在日常对待雇员时,往往极尽压制、极为随意。在此方面,环卫工丁权被草率辞退,着实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证。纵使其所在公司事后宣布撤销决定、表示道歉,也仅仅只承认“处理过于简单”、“缺少人性关爱”而已。这套说辞依旧是高姿态的,依旧避重就轻,回避了问题关键。
全社会都应关爱环卫工,这个口号喊起来容易,可是怎样去关爱,还真是一道难题。丁权事件发酵下去,俨然又走上了煽情化叙事的套路。一次又一次的,人们朴素的善良和同情心,成了救赎弱者的那一根稻草。但无论是环卫工,还是其他的底层从业者,他们本就应该获得公平的职业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