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社区·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5年01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丹心片片献“三农”
——记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您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您可曾想到这里面凝聚了多少农业科技人员的心血与汗水!而有着众多农业科技人才的崇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下简称“县农技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心系农业、服务农民、致力于粮食增产,为崇明高效生态农业默默奉献的农技推广单位。

  县农技中心现有员工91名,其中推广研究员3名、高级农艺师14名、农艺师20名。他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崇明高效生态农业的总体目标,以“一增两减”(即把粮食单产增上去,把化肥、农药使用量减下来)为工作切入点,尽心尽力地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农民培训与科技入户指导、种子管理、植物检疫等工作。在多年的工作中,业绩突出,硕果累累。

  示范推广新品种 创建高产示范方

  要想取得粮食的优质高产,推广优良品种是关键,树立高产典型是基础。为提高稻、麦良种覆盖率,技术站的科技人员每年都要引进10多个优良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适合本地推广的新品种。为确保水稻栽插密度和基本苗数量保持在同一水平,采取手工拉绳插秧的方式。手工拉绳插秧费时费力,科技人员为确保不同品种的水稻播期一致,放弃双休日,一大早就赶到水稻新品种试验基地,按照水稻不同品种划分试验小区,运秧、插秧。烈日当头,汗水浸湿了衣襟,但他们全然不顾,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去年推广的新品种“花优14”平均亩产619.3公斤,比以往种植的 “寒优湘晴”增产11.65%。县农技中心在全县16个乡镇共建立11.3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将粮食新品种、新农艺、新农药和新肥料的农业“四新”技术在示范方上集成展示,成为粮食高产样板田、农业生产指挥田、农业科技示范田。示范方水稻平均产量605.9公斤,比全县面上平均增加9.97%;麦子平均亩产395.8公斤,增加35.5%。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方——崇明县耀全水稻万亩方、竖新育才村千亩方、港沿惠军村千亩方经市专家实地割产验收,平均亩实产分别达805.57公斤、750.6公斤、694公斤。在市农委组织的高产创建评比中,竖新育才村千亩方荣获一等奖、港沿惠军村千亩方荣获二等奖,耀全水稻万亩方、庙镇通济村荣获三等奖。

  病虫测报精准化 药剂防治科学化

  崇明的水稻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约占全市种植面积四分之一,要科学地解决病虫防治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矛盾,做好病虫测报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工作时效性强、强度大是植保站工作的特点,在病虫发生与防治关键时期,科技人员每隔5天进行一次系统调查,每隔10天一次普查。每年6至9月,都要进行田间纵卷叶螟赶蛾,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对于植保站来说是雷打不动的工作。植保站女同志比较多,她们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把美丽青春都奉献在崇明的植保事业上。为及时掌握纵卷叶螟田间发生情况,青年科技人员沈辰宇每天清晨5:30到田间赶蛾。他家住堡镇,为确保能准时到田间赶蛾,他每天凌晨4:30起床,路上要花半个多小时,但他坚持四个月如一日。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吃苦耐劳的农技人员,多年来崇明的病虫测报数据上报传输量及预报准确率在全市各区县中一直名列前茅。有了精准的测报数据,为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病虫重大发生年份“稳、准、狠”,一般发生年份“准、巧、轻”,能不用农药尽量不用,既节省了农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近年来,县农技中心逐步推广水稻绿色防控技术。2014年,10个合作社运用该项技术,推广面积达18000亩,绿色防控区的防治次数比面上常规防治减少3次,化学农药纯量使用量每亩减少39.93—44.6克,减幅45.88—46.12%;绿色防控比常规防治的亩防治药剂和人工成本降低5.7-12.2元,降幅为5.85-14.12%。经测产,水稻产量每亩增加15.7-52.6公斤,综合增收每亩达57.73-158.24元。

  土壤养份常检测 农民施肥配方化

  为了改变以往大把抛洒的粗放施肥方式,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土肥站的科技人员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去年共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60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29.35万亩,并在竖新镇21个行政村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模式。

  测土配方施肥的首要环节就是要测土。为了摸清我县土壤的养分状况,土肥站每年在全县的粮田、菜田、果园采集土样,从2007年以来已采集土样近5000个,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采样时间必须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后茬作物播种前进行。为了确保采样的时效性,土肥站科技人员早上7点就出发到各乡镇去采集土样。采集土样是个体力活,平均每200-300亩设置一个采样点,每块田要均匀采集15个样本,每个样本深度在20公分,手皮磨破、流血、长茧都是常事。根据去年土样检测结果显示,我县耕地地力状况有所改善,一、二等地面积占比比上一轮分别增加1.9%、8.3%,有机质含量19.85g/kg,水解氮137.78mg/kg,有效磷50.91mg/kg、速效钾159.71 mg/kg,分别比前4年平均值增0.34%、11.82%、41.63%、25.92%。测土配方施肥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形成配方。根据崇明县不同土壤养分含量和不同作物需肥特点制定施肥建议卡(包含肥料配方、肥料用量、施肥时间等内容),并对农民进行施肥技术指导,目前共设计水稻、小麦、玉米配方12个。由农技部门根据种植情况、土壤肥力、产量水平指导农民对“大配方”进行“小调整”,科学指导农民购肥用肥,按方施肥。目前这些施肥建议通过水稻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在“农民一点通”上的运行,使推广服务方式更加直接和迅速,为崇明县农民提供更加准确、方便、快捷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提高氮肥利用率3%以上,减少不合理施肥75.77吨(折纯量),节本增效3493.28万元,亩节本增效58.22元。

  技术培训实用化 入户指导零距离

  县农技中心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培训模式。2014年组织开展了1880名专业农民培训、10000人次农业单项技术引导性培训,培养了240名新型职业农民,对50多个家庭农场主和合作社进行了培训指导。在水稻专业农民培训过程中,结合水稻虫害发生较轻而病害发生程度较重的特点,采用集中培训与小班化田间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加强对水稻病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农技人员在系统讲解基础上,与学员开展现场问答,形成有效互动。科技人员施俭为提高培训效果,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进行了优化,减少了对农民来说枯燥难懂的理论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效果,消除农民不敢用和不想用的想法,打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过程中从农民手中到农民田中“最后一公里”的坚冰,让他们逐步接受稳氮、增磷钾的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利用率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学员们将学到的农技用于实际生产,在去年雨水多、积温低等多种不利气候条件下,水稻产量不减反增,平均产量达到584公斤/亩,同比增加6%。县农技中心还派了有10名高级农艺师和10名农艺师分成4个技术指导小组,对47个粮食家庭农场和5个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技术结对入户指导服务。农技人员为帮助耀全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提高蟹田稻产量,开展了蟹田稻密度试验。由于蟹塘底部淤泥松软,科技人员一脚踩下去就深深地陷进了淤泥里,但他们仍坚持每隔一段时间踏田查看苗情。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忘我工作的农技人员,县农技中心才能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农民的增产保驾护航。港沿镇齐茂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在科技人员精心指导下,3200亩水稻平均产量在625公斤以上,比前年增加175公斤,亩效益增加500元以上,新增效益超百万元以上。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县农技中心先后获得了全国农作物测报先进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粮食高产创建优秀组织奖、崇明县职工科技创新基地、崇明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每一个荣誉和称号,都记载着科技人员在平凡岗位上的辛勤劳作,记载着他们在基层科研阵地上的成长历程,记载着他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光荣业绩。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县农技中心主任沈寅寅的先进事迹早已脍炙人口;崇明县拔尖人才、县十路精英、县农技中心副主任龚才根,作为推广研究员,他根据生产实际科学制定病虫草害防治方案,防治水平均处于全市领先地位;技术站站长周燕同志肺部虽作了部分割除手术,但每次下田调查,她都身先士卒,从事农技工作20多年来,先后主持了多项市县科研项目,摸索出了适合崇明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年轻农技人员们也不甘落后,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大显身手。35岁的刘敏已是高级农艺师,从事植保工作10多年来,主动克服站里女同志多、工作量大的困难,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毫无怨言;32岁的徐培培是技术站农艺师,从事水稻技术指导工作,在水稻高产创建过程中,编写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意见,并对千亩水稻高产创建方进行了跟踪指导,使水稻高产创建有了新的突破。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崇明县农技中心的全体员工正是怀着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认真踏实地工作,为崇明的粮食安全生产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公告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广告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专版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禁毒
   第B08版:社区·副刊
丹心片片献“三农”
东方城乡报社区·专版B05丹心片片献“三农” 2015-01-16 2 2015年01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