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新主体·借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广西来宾合山市丰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覃建兵
~~~——记广西来宾合山市丰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覃建兵
~~~——记广西来宾合山市丰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覃建兵
~~~——记广西来宾合山市丰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覃建兵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营农机合作社的“种地能手”
——记广西来宾合山市丰鑫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覃建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合山市北泗镇屯山村村民覃建兵最近可忙坏了,接收下一批农机作业订单、给农业器械上保险、为果蔬棚打开冬季市场……虽然农忙时节已过,他却一天都没有好好歇过。

  覃建兵是谁?“他可是我们屯山村的‘种地能手’哩。”问起屯山村的老乡,知道他的人都这样赞叹。自成功组建起合山市丰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后,合作社理事长覃建兵不仅在屯山村出了名,连周边村屯的群众都常来登门造访,交流经验。

  “我们忙一些,村民的增收就更轻松了。”这位有商业头脑和饱满热情的致富带头人,言语朴实,精明能干。“合作社的一举一动都和村民的致富有关系,我们可不能松懈。”覃建兵深有感触。

  “每年收割稻谷时,成千上万的农民在田里忙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稻谷收割回来,还要挑个好天气,一包包扛到打谷场晾晒,辛苦不说,换回的除口粮外,就所剩无几了。年轻人觉得太辛苦,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在村操持农活。”覃建兵说。

  就在几年前,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改善了,当地村民掀起了一阵返乡创业潮,在外漂泊的覃建兵也投身这股热潮之中。他和创业伙伴决心改变家乡几千年来的传统耕作模式,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为让农民少受累,覃建兵硬是要闯出机械化耕种这条路。2013年年初,覃建兵带领多名农机手,投入120万元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育秧工厂等,首次在合山市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

  覃建兵算了一笔账:请2个人一天收割一亩,成本要200元;雇用1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0至30分钟就可收割一亩,费用只要100元左右,谷子在现场就能打好入袋。如果农民自购机器专门从事收割稻谷作业,一天就可以收割20~30亩,一年下来,扣除成本,每亩能净赚1300元左右。

  机械化耕种带来甜头,入社农民不用再为种地操心了。现在,覃建兵带领社员们一起承包了500亩水田,用于种植超级稻,还与周围的农户签订协议,形成订单,广泛开展收、耕、种“一条龙”服务。附近村屯的整地、插秧、施肥、收割、干燥等全程都使用机械化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入社农民也在机械耕种的模式下,实现了年总收入50万元,人均纯收入4万元。

  今年,合作社还利用政策为农机上了保险,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提高,不仅为农民撑起一把“保护伞”,更让农民们吃上了发展致富的“定心丸”。

  “当前,我们还要改变小规模的分散经营模式,从‘小地主’转向‘大农民’。”谈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规划,覃建兵信心十足地说,“我们要利用土地流转以及一些惠农政策,实行规模化经营、拓展跨区域机耕作业,面向市场,将土地集中开发经营,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转变。”来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美国加州用水模式的借鉴意义
加拿大多数农作物减产但大豆再度丰收
美国牧场爆偷牛潮或因肉价飙升
经营农机合作社的“种地能手”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借鉴B06经营农机合作社的“种地能手” 2014-12-11 2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