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规模化生产 标准化管理
周小平于2007年在奉贤区拓林镇三桥村承包了1000亩的粮田。第二年5月,他联合了周边粮农,注册成立了奉平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成为该社理事长。周小平认为种粮要取得效益必须坚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合作社成立以来依靠其产销一体的条件优势,设施农业的支持,相继流转租赁土地达万余亩,提升了生产规模,叠加成较好的效益。记者了解到,目前合作社租赁的土地都通过村民委员会接收农户的承包田,再与村委会统一签订协议,每亩租金1000元,2013年每亩租金提升至1200元。“我们的租金每年分二次支付(2月、12月),这样做,村里有抓手,农民放心的同时我们也方便。”周小平说道。
据介绍,合作社粮食种植模式在理事会领导下由若干个小组分批包干,正常情况下以每亩产稻谷600公斤,产小麦350公斤为基准,凡超过部分的60%奖励给小组,由组长分配给成员,激励他们的积极性。普通成员平时的报酬年薪起底25000元,根据各人特长,适当比加。同时,合作社在用种、用肥、用药、茬口调配等方面统一安排,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农忙季节生产环节统一由合作社部署和监管安排落实,收割入库统一由合作社安排,水稻种植标准化管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特色】
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周小平成立奉平合作社之后,凭借了合作社拥有5000吨容量的五幢粮仓,及整套粮食加工设备,从一粒种子到收获一袋稻谷,再生产加工包装大米变为商品销售,全部由合作社独立完成。如今,合作社旗下的粮田总面积达6000余亩,带动周边村组1000多农户约万亩粮田。“以前我听说部分粮贩走村串户上门收购稻谷,他们不仅把价格压得很低,而且还在磅秤上做手脚。这些事情在我的社里是绝不允许发生的。”对于带动户的收粮工作,合作社自有一套规矩。一是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到家;二是诚信收购,从不短斤少两;三是不打白条,当场现金支付,并用验钞机当面检验。这些措施既方便了粮农售粮,不让他们吃亏,同时也大大挤压了不法粮食贩子的生存空间。这样的做事原则使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就收购稻谷8000吨,小麦7000吨,加工粮食逾10000吨,产值高达5100万元。此外,合作社已实现育秧工厂化、插秧机械化。“我们的社员承包的田地,合作社免费为他们育插秧。且合作社与社员交易稻谷都是按每斤市场价上浮2%-5%来收购。”周小平介绍说。
【目标】
二次分配 农民增收的推进器
“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一直是周小平发展合作社的落脚点。为此合作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目标,以盈余分配为原则,严格执行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和二次分配程序。合作社专门选聘了具有会计资格的人员担任财务工作。根据合作社购销的实际情况,凡是成员及带动户交易的农产品都进入个人账户核算,财务会计实行电算化记账,进入市、区二级合作社记账平台。所谓二次分配机制,周小平解释说:“每年提取盈余总额的20%作为盈余公积金量化到每个出资成员账户,提取剩余盈余的60%按成员交易量返还给成员,剩余的盈余按出资额、国家财政扶持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量化到成员的份额、公积金账户上量化到成员的份额的累计数进行剩余盈余分配(亦称分红)。”按照此办法,2013年盈余二次分配,奉平合作社的成员每亩净增151.2元,高出社外农户27%。合作社的二次分配制度使农民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农户们对此也是交口称赞。因此迫切要求入社的农民不断增多,今年6月,奉平又选择性地吸纳了20户农民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