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均年收入500元,到现在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大道岭村党支部书记、龙凤板栗合作社理事长王平忠,15年间带领村民种植栗树,栗子年产量从一两万斤到70多万斤,小小的栗子从大山走向了国际,也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
“1999年初我当了村主任,那时候村里穷,还欠着9000元外债,我就想着干点啥能让村民富起来。”今年50岁的王平忠,年轻时就不是个“安分”的人,编苹果筐、卖海产品,他来钱的道儿总比别人多。新官上任还没半个月,王平忠就打起了大山的主意,他想把山地全种上栗子树。为啥非要种栗子树呢?原来,大道岭村地处燕山山脉,土质条件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合栗子生长。山上原本有280多棵野生栗子树,最老的树有四五百年,结出的燕山油栗又甜又糯。
“我们村是个很小的自然村,总共才170多口人,以前就是收野生栗子拿出去卖,家家再种点小国光苹果,但小国光慢慢被市场淘汰,村民们再没有别的收入。”王平忠把山地划分成178份,打算让村民按人头每人分一块地种栗子,但这个想法却遭到了反对。
把山上的树刨了,没柴火烧咋办?栗子卖不出去咋办?加上农业税、特产税等税负,合不上成本咋办?村民们把一大堆问题抛给王平忠。王平忠一边拿出栗子的市场价给村民们算账,一边推出奖励政策,前10个刨完山的每人奖励500元,他还带村民到迁西、青龙等地参观,让村民认识到种栗子的好处。说服了大部分村民,王平忠开始带领大家刨山种树。没钱买树苗,他想出土办法,直接用山上的栗子种;山上没水,他自己投入38万元,修建水塔和水井,引水上山。
2000年,村民们把2700亩山地种上了27万棵栗子树。2003年,全村收获了第一批栗子,约2万斤,卖给出口商,收入了十多万元。产量虽不多,却足以让村民们兴奋,大家看到了好前景。凭着对栗子市场的了解和信心,2010年,王平忠决定成立板栗合作社,收购栗子并开发栗子产品深加工,一方面稳定价格,不让村民受损,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市场竞争,避免被动接受压价。合作社集收购、加工、销售、储藏于一体,不仅带动了周边六七个村子的栗子产业,还解决了许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合作社生产的“燕山明珠”品牌栗子饭、栗子窝头更是供不应求。
现在,王平忠仍然每天忙碌在大山中。年初时,他给上山的小路种起了一排排葡萄秧,来年,这里就能变成绿荫飘香的葡萄长廊,“我想开发栗子旅游,让城里人都来看看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栗子是啥样儿,也让我们这小山村的栗子生意越做越大。” 姚一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