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欢
本报讯 近日,在金山区临潮三村住了快20年的老住户陈小萍格外高兴,因为她家所在的47号楼即将被修缮一新。“这里的楼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的,有些外墙脱落,还有窗户、管道都生锈了。”陈小萍指着一排搭着脚手架的老房子说。
据工程负责人介绍,金山区房管局从8月起就对小区6幢房子展开了修缮工作,现在正进行外墙加固粉刷,接下来还涉及楼顶平改坡、电气设施重设、落水管更换、楼下道路拓宽,并要加修一个停车场。“大概10月初可以完工。”听到负责人这么说,陈小萍更期待了。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近年来金山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旧房修缮工作。该区地处远郊,城镇化推进程度相对较慢,遗留下来的老房子数量比较多,且房龄大多在50年以上,像张堰、枫泾等古镇甚至还有“百岁”的老房子。据了解,金山区从2012年以来开展旧住房修缮项目52个,修缮面积达34.6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达1.22亿元。其中张堰镇面积最多,约5.8万平方米。修缮房屋以直管公房为主,夹杂一些售后房与私房,修缮资金2/3由市、区两级政府给予财政补助。该区房管局副局长张晓波介绍,现在的修缮项目主要涉及“三类旧改”,即成套改造、厨卫等综合改造、屋面及相关设施综合改造。不管是哪种形式,都不仅仅只是外观重新粉刷,主体结构、梁柱、甚至破损的瓦片都会全部更换。“修缮后至少还可以使用10—15年。”张晓波说。
涉及主体结构或厨卫改造的情况,居民就需要暂时迁出家里。不过这类改造也是居民满意度最高的,因为不少老公房以前设计的都是公共厨房,修缮后每家可以翻修出一个小厨房。为此,2012年以来,实施单位、施工单位陆续收到了20多面由居委会、业委会及居民代表送来的锦旗。一些古宅名居在修缮时还需要格外的细致。张堰镇政安弄里留存的晚清建筑“走马楼”,原本承重木腐烂,屋面部分坍塌,房屋整体向东倾斜了70厘米之多。住户们纷纷搬离,剩余的七八户人家则提心吊胆。修缮时不仅要对结构纠偏、基础用钢筋混凝土加固,还增加了排污管道,楼梯、围栏、挑梁、柱子等进行复古修缮。
修缮时,大多数情况下居民可以在家中正常生活。在临潮三村的施工现场,工程负责人就经常向围观的居民询问:“我们的施工队有没有不文明的做法?欢迎你们提意见。”有居民表示那些拆除的废弃建材放在路面上影响居民来往行走,施工人员立马把建材搬到更远一点的空地上。
根据金山区房管局统计,预计到今年年底,除朱泾、枫泾外,其余各街镇(工业区)的直管公房都将全部修缮完成。朱泾镇和枫泾镇的旧宅修缮将分别结合棚户简屋改造和古镇景区建设展开。在直管公房修缮结束后,还将继续推进其他类型旧住宅的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