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卢连明 通讯员 刘兴君
环境治理仍不可松懈
一部专题片敲响的警钟
今年5月29日下午,叶榭镇党委、政府召开了一次非同反响的“三清洁、三清退”工作推进会。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让与会者观看《市民巡访问题通报》专题片和160多个小堆场、小码头、废品收购站的幻灯片,集中“展示”了该镇生态环境工作中存在的脏乱差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个个脏乱不堪的画面,让观看的各村、居、公司和镇职能科室负责人顿感坐立不安、脸颊发烫、手心出汗。推进会上,由各村、居、公司的18位负责人当即作了清退整治的表态,镇长柴亚华分别与各村村主任签订了清退责任书。
镇党委书记陈永明严肃指出了目前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麻痹轻视、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语重心长地对与会者说:“刚才我们观看了反映叶榭环境问题的专题片,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难以置信,这是在叶榭吗?我们尽到责任了吗?我感到心情沉重,涉及的单位和部门应该感到脸红。这些环境脏乱差现象,与叶榭农业大镇、水资源保护区和文明镇四连冠的称号极不相称。要使我们叶榭成为全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不太现实,但要把叶榭建设成为松江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应该是、也必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自我曝光、气氛严肃的“三清洁、三清退”工作推进会,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给他们敲响了警钟,从而增强了必须做好“三清洁、三清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叶榭镇党委、政府提出把“三清洁、三清退”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切实加以推进,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叶榭。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来该镇调研时指出“叶榭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三清洁、三清退’工作思路符合本地区实际,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就是抓住了叶榭的特点。”
该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今年作为集中整治年,提出了今年重点治理的10多项难点任务,并层层落实责任。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负责各自挂钩联系村、居的“三清洁、三清退”工作,加强联系指导、督促检查。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排出时间节点,充分发挥骨干工作队伍和网格队伍作用,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网格管理人员,镇考核考到村里,村里将奖惩措施落实到个人,包括村班子人员。
不能搞“热闹”,关键见实效
新一轮环境整治面临的任务
叶榭镇徐姚村,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条东西向、一条南北向的水泥路。三四米宽,路旁边有水泥大明沟,水在静静地流淌。“这里原来都是高低不平的机耕路,虽说这片都是家庭农场,村里也要为家庭农场提供方便。”张明书记说。不远处,一片村民住房前的一条河道水明如镜,河道两边都是水泥护坡,树木、房屋水中倒影,特别迷人。村主任徐峰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先后投资20多万元,建垃圾房、积肥池等,还为每户村民发放两只垃圾桶,红色的为不可回收垃圾,绿色的为可回收垃圾。对2100亩粮田进行平整和沟系配套,对375亩样板田重新布局,田块长度由80米改为160米。
走进井凌桥村,一条黑色道路直通村部,道路两旁种植的都是各种槐木,一排民宅依水而居。更为漂亮的是该村33个家庭农场种植的3800亩粮田,全部实现了网格化,农田道路上的防风林带已长成3米高,一派田园风光。
镇党委委员、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沈根华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加强了农田环境整理。清除农田内的“三小”现象,对全镇形态比较零乱的2万多亩农田实施了土地平整、格子化,做田岸、配套沟系等建设。加大了农田内小竹园、小坟墩、小宅基清除力度,同时加大了农田林网配套建设力度,基本做到了“田成方、沟相通、路相连、林成网”。叶谢镇河道水系发达、纵横交错。经过多年对河道的疏浚、清淤、护岸建设、河道绿化、防汛堤岸工程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变了内河河道淤积、水面漂浮物多而水质差的现象。
今年,在新一轮的“三清洁、三清退”工作中,叶榭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了以加强社会治理为保障,更好地营造浦南应有的田园风光,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叶榭的攻坚目标,并要求扎扎实实,一抓到底,抓出实效。
在“清洁家园”方面:一是抓违法建筑整治。一季度,该镇已拆除违法建筑5000平方米,完成区下达全年任务的53.7%。下阶段,力保新增“两违”全拆除、零增长,存量违法建筑整治超额完成年度指标。二是抓垃圾分类处置利用。该镇是本市有机垃圾还田首创地。今年重点抓分类对象拓展和制肥模式转变,争取在上年基础上实现垃圾减量10%,在巩固农村积肥池的基础上,与专业公司合作,将更多的有机垃圾变为有机肥。三是抓集镇规划区滞留户的动迁。
在“清洁田园”方面:一是抓农田整治。重点做好7000亩农田整治项目和高水平粮田项目建设,同时,建设农田林网20公里,全镇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以上。二是抓秸秆禁烧。秸秆焚烧现象在家庭农场承包的田块已得到有效杜绝,但其他田块特别是农民自留田、什边地仍然存在。该镇将积极推广在堰泾村试点的秸秆粉碎还田工作。
在“清洁水源”方面,一是抓河道疏通。重点对东西向17条断头河的张东圩区进行水系调整,力争开挖河道3.8公里、贯通河道7条,同时在全镇范围内疏浚河道28条段、49公里,切实提升内河水系畅通度。二是抓截污纳管。继续推进雨污分流、污水纳管,完成20个企事业单位、5个居民小区雨污水分流纳管和大庙村、东勤村571户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减少污水直排现象。三是抓日常保洁。加强河道保洁员队伍日常管理,明确工作标准,建立考核和退出机制。
在清退小码头、小堆场、废品收购站方面,该镇锁住存量,集中整治,年内清退三分之二以上,同时,出现新增点的,有一处整治一处,确保“零增长”。
在清退不规范种养户方面,一是抓退林还耕。今年该镇将清退1400亩苗木。二是清退不规范蔬菜种植户,对91户外来不规范蔬菜种植散户,将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清退。三是规范本地农民养殖户。要在去年全部清退外来不规范养猪户的基础上,着力规范132户本地养猪户的养殖行为。
在清退污染企业方面,该镇将清退11家黄浦江一级水源保护区内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同时要通过环境执法、租赁到期不再续约、回购关停企业地上物等多种渠道,积极清退散落在各村的小企业。
巩固已有成果,坚决制止“回潮”
建立三项长效管理机制
环境脏乱差治理和不规范项目整治是一个顽症,它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三清洁、三清退”的工作肯定非一日之功,必须做好打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准备。这已经成为叶榭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的共识。为保障“三清洁、三清退”工作顺利有效推进,该镇完善落实了三项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为更好发挥全镇123个网格管理人员“哨兵”作用,该镇着重在管理再覆盖、责任再落实上下功夫,杜绝“画图晒网”和网格之间出现“裂缝”的现象,已经专门针对镇村接合部、园区和村接合部等管理交叉地带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确保网格无缝对接,并明确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负责各自联系村居的网格管理工作,做到层层覆盖、层层监督。同时,正在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比如针对新建违法建筑群众举报了,但网格管理人员还没发现,则要“亮黄牌”、扣罚考核奖金,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为了彻底改变农村环境面貌,各村都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组成的“家园环境巡查小组”,成立了以村主任为组长,家庭农场主、老干部代表组成的“田园环境巡查小组”,联组联动经常对全村宅前屋后、田间岸沟、道路河浜等进行了地毯式检查。
二是完善大联动处置机制。去年8月,该镇从各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织成立了城市综合受理大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柴亚华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张林华任常务副组长,同时建立了18个基层社区大联动工作站和职能部门三级响应配合机制,公安、工商、城管为一级响应部门,食药监、质监、环保、交通、文化、卫生、安监、教育、房管、规土、人保为二级响应部门,其他部门为三级响应部门,从而形成了集服务、管理、执法为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新格局,对社会治理和“三清洁、三清退”工作中难点和突出问题,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作用。大联动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在整治违法建筑、处置黑网吧、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无证废品回收、乱停车、乱设摊、打击非法行医、叶新公路徐姚路段开展联合整治方面,共计达60余次,有效提升了全镇社会管理水平。
三是完善实有人口调控机制。该镇除了在加强“三清洁、三清退”工作中排出无合法稳定就业和居住场所人员外,还将严把产业项目“腾笼换鸟”关,防止新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严把来沪人员子女入学关,做到不符合政策的一律不招,减少叶榭实有人口总量。在抓好“三清洁、三清退”工作的同时,该镇努力发展以粮食家庭农场为主的现代农业,着力提高机农一体家庭农场比例,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稳定农业就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