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新主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6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玲玲:像父辈一样拥有对土地的热爱与执著
■在田里劳作的张玲玲。
  文/摄 通讯员 李音 记者 杨清悦 张玲玲毕业于上海大学工商管理系,曾就职于上海临港一家事业单位。2007年,27岁的她辞去了事业单位的工作,跟随父亲从事农业生产,现为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玲玲说:“如果说当初我从农的目的只是承担一份家庭责任,是普通女儿基于对父亲的爱,那么现在的我体会更多的是一份社会责任,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赋予我们新的责任。”

  【背景】

  父亲“弃商投农”影响了女儿

  本来,张玲玲拥有一份令不少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可她却辞职了。谈起辞职经历,张玲玲坦言:“当时的确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走上农业这条路,我的父亲对我影响很大。”

  张玲玲的父亲张正权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私营业主,从事过箱包、装潢、市政、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其中的艰辛,张玲玲看得清清楚楚。“在我眼中,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成功的商人。”

  2004年3月,国务院宣布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凭着一个商人的敏锐嗅觉,张正权感到农业将有大发展,于是他做了一个大决定——弃商投农。张正权变卖了所有产业,在江苏射阳买下了4万亩滩涂土地50年的使用权,专门研究土地改良和盐碱滩涂水稻种植。从一个西装革履的商人,到卷着裤管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张正权的胆识与魄力深深影响着他的女儿。

  “滩涂土地是海水退去后的高盐分土地,要在滩涂上种植水稻,并不容易,那时候父亲已经年近半百了,我知道他压力很大,人也越来越瘦,我真是又心疼又难受。”张玲玲看着日益消瘦的父亲,出于“帮父亲分担一点”的初衷,毅然辞去了工作,为父亲发展农业产业出把力,成为了“三农”中的一员。“我知道,他在为他的理想打拼。父亲‘弃商投农’的魄力远比我辞去所谓的‘铁饭碗’更需要勇气,作为父亲唯一的女儿,我应该替他分担一份责任。”

  【创业】

  艰苦奋斗创造丰收奇迹

  从事农业,张玲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没有网络、没有电视,甚至没有自来水。”但张玲玲来到江苏射阳后,当地条件之艰苦仍然是她始料未及的。

  “当时我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跟其他人一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农田,这些是我从来没体验过的。和我一起劳作的员工都说我这个小姑娘肯定待不了几天就得逃回上海。”张玲玲回忆起当时的艰苦环境仍然记忆犹新。然而让员工们刮目相看的是她不仅待了下来,而且一待就是一年。在那里,她接触到了农业,知道了如何在高盐分土地上种植水稻;在那里,她学会了坚持,明白了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执着追求。

  2008年,张正权接手浦东东滩万亩良田改造,张玲玲随父亲回到家乡,开发浦东东滩农业基地,并成立了上海沧海桑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凭借着在江苏射阳荒滩上种水稻积累的经验,公司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将东滩5万亩荒芜的滩涂垦复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产能力强、配套设施齐全的生态粮田,攻克了许多学者专家认为不可战胜的难题,取得了当年垦复、当年丰收的奇迹,每年生产粮食近1.5万吨。

  【心声】

  农业的未来需要年轻人

  踏入“农”门几年下来,张玲玲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最初我选择农业可以说是一个普通女儿基于对父亲的爱,而现在则更多是出于一份社会责任。”张玲玲知道,在农业领域,像她一样的年轻人才仍然不够多,她希望以她的实际行动,号召更多知识青年投身现代农业建设。“但环境艰苦、条件相对较差的农业对拥有高新技术的年轻人才来说,吸引力还显得很不够。以我们沧海桑田公司为例,基层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均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公司管理层中年轻的大学生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今后十年、二十年谁来做农业?”这是张玲玲目前的困惑。“我们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现代农业需要高新技术人才,需要新鲜血液。我作为新生一代农民,应该在父辈的基础上,更加勇于承担,为农业发展出一份力。”

  谈及未来,张玲玲说,她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倡导科学管理,在企业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内部潜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用知识来创造企业辉煌未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动向】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发展专业合作社壮大现代农业 

  不久前,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推荐盘江山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该社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将土地化零为整,有效改变了当地传统种植模式,带动入会村民种植小夹豌豆年户均增收2万多元。全县积极引导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沾益县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现代庄园经济,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助力农民走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该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县委、政府加强领导,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扎实开展规范化合作社认证和县级示范合作社的评定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大资金扶持,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支持,在农业产业发展资金中设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整合有关涉农项目优先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各涉农部门齐抓共管,加强服务指导,建立县、乡两级服务体系,抓好合作社的规范建设、业务培训、土地流转、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示范社申报评定等工作。相关多部门切实为合作社提供指导服务,特别支持好合作社建设资金、用地需求。

  该县注重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人才支撑。各级大力倡导和鼓励农村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科技带头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农技推广人员等农村能人加入合作社,鼓励引导农村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办、创办合作社。县农业局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农民专业培训”计划,努力造就一批懂合作、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观摩学习等,广泛深入宣传政策法规、规范化建设标准以及典型经验,切实增加农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参与新型合作的理念,增强依法办社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中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专题报道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新主题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张玲玲:像父辈一样拥有对土地的热爱与执著
广告
东方城乡报新主题B03张玲玲:像父辈一样拥有对土地的热爱与执著 2014-06-19 2 2014年06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