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初恋情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水楼台”网恋成果
  口述/成光  整理/步兵 

  在大屏幕下转一圈,众里寻她,我与其中一位的眼光不约而同地撞在了一起。

  【过去时】

  ●与大多数人相比,我很幸运,比较早地接触到了电脑和网络,那是因为我借了职业的东风,领先一步用上了这些“新式武器”。“近水楼台”的我,还凭着先天的便利条件,在看似虚幻不着边际的网海中觅到了今生真爱,成功地将一位女网友升格为了妻子和孩子他妈。今天,我和妻子结婚已经结婚10年,儿子都快上小学了。 

  上世纪90年代中,因为爱好涂鸦写作,我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吟风弄月的文字,遂被领导相中,一纸调令,将我从基层擢升到机关搞宣传工作。在这种号称有百年历史的国企,我这个只有技校学历的草根小子,能调到机关,那是多大的荣耀和不易。

  机关的待遇果然不一般,在当时还属于稀罕物的电脑,在这里却已几乎普及为人人必备的办公工具了,我也由此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虽然是时不时要“发发嗲”死机一次的486,虽然是今天看来相当笨拙的DOS系统,虽然用的文字处理软件是WPS,但对当年的我来说,却已经是神奇得不得了的事了。看到自己的一个字一个字流淌到蓝色的屏幕上,随后又很快地从喷墨打印机里吐出来一份份文稿,我的思想结晶就这么干净整齐、清晰直观地呈现在眼前,当时心头的那种惊喜和“新生”感,不亚于后来与妻子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

  也许,只有长年浸淫于文山字海中的人,才能像我一样地震撼。要知道,在电脑出现前,平时写每一篇文章,我先得在纸上打草稿,在草稿上再反反复复改几遍,最后定稿了,还得用钢笔重新在方格子稿纸上端端正正地誊写一遍,那可真累人!记得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我为了写一部十几万字的小说,趴在写字台上写了三遍,写到后来手和笔一起冻僵,手捏不住笔,笔写不出字。我还只能自我安慰,自己至少比曹雪芹那个年代写字强吧,起码不用磨墨和使唤毛笔哦!那时候没有电脑,网络和mail更是天外传说。我誊抄完毕,还得将一厚沓稿纸装订好,送去邮局寄到出版社。我花了如此沉重代价,寄出去的书稿却如泥牛入海毫无回应,我非常伤心。可现在好了,有了电脑的大力帮助,从此我再也不用在方格子稿纸上一笔一画地写了,从“笔耕”到“码字”,这对以写作为生的人来说是质的飞跃,劳动力得到了颠覆性的解放,即便写出来的文章不中用,那失败的代价也较以前小多了!可谁知,不久后互联网的横空出世,又使我的写作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推进我的事业也上了一个台阶。

  本人所在的企业是当年中国接入互联网的筹建者,我不是决策领导,也非一线员工,但因为身处其中,又是从事宣传工作,我还是多少目睹到了互联网在上海蹒跚起步的艰难,亲历了在本地网络建设上的一幕幕场景。经历过当年中国互联网初级阶段的网友,恐怕个个都有那份记忆尤深的煎熬和“肉痛”。除了要忍受龟爬一般的浏览和下载速度,还要为拨号上网或购买上网卡付出不菲的银子!当然,我是“靠山吃山”者,上网费用基本可以免却,但网络“龟速”所导致的时间上的浪费,却与外人无异。那时,随便打开一个网页要几分钟,下载一个很小的文件都要等上老半天,真是让人肚肠痒死!除此之外,更得提防时不时的掉线或死机。每当一遍遍地重听拨号上网所特有的“叽——咕噜咕”的声音时,我总是会想到工业革命刚开始那会,眼前仿佛出现蒸汽火车喷响鼻吐白烟的景致。天啊,虽然我们号称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凭这种让人肚肠痒死的上网速度,能将我们载入到传说中的高效快速的信息时代吗?

  尽管网速奇慢,电脑配置低档,但同以前纯手工写作、纸质文稿的邮寄方式相比,我已经很满足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脑用起来了,再加上网络、伊妹儿的问世,我工作如虎添翼,效率大大提高,业务宣传和公文写作的质量、数量显著提升,领导很满意,特批给我一个崭新的笔记本电脑,东芝的,近2万元,理论上虽然只有使用权,但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它爱拎到哪就拎到哪。要知道,那时上海市区的房价也就三四千元一平方,我随身就提着市中心的一个“厨房”,岂不是很炫耀的事?所以,虽然这家伙又厚又重,可我还是愿意有事没事地带它同行,那神气劲别提了!事实上,这部东芝笔记本给我的,不仅仅是神气,后来还助我搜索到了难得的爱情。

  ●90年代末21世纪初,网络上最流行的几件事:聊天、发帖跟帖、玩联网游戏。这几样,我都有份。而最爱的,就是聊天。1999年,QQ的注册用户达到100万,这其中就有我一个。经过几年积累,我个人的QQ好友数有七八十个之多,基本上都是在网上结识的陌生人。有一个阶段,我对QQ聊天很着迷,每天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网,找人聊天。那时,能够经常用电脑上网的人,素质一般都不会很低,不是公司职员,就是家境小康者,网络环境因此还比较单纯干净,绝少有用网络来搞乌七八糟的事的人。

  现实生活圈子狭窄闭塞,我便自然而然地开始尝试用神奇的网络来寻爱了,一心想从个人“收藏”着的数十名QQ好友中“淘金”,巴望收获到梦中的伊人。好在此时,上网方式有了发展,拨号上网逐渐被新冒出来的“一线通”ISDN所取代。ISDN其实就是拨号上网的“升级版”,同56K的网速相比,的确有了增长,但终究还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间的距离,没有质的变化。但不管怎样,这总算也是一次进步,又让我们网民向前跨了一步。我就把公司赐给的笔记本电脑与ISDN配套组合,天天晚上遨游于网海,沉湎于QQ。甚至,白天上班稍一有空,我也会从单位的局域网“出轨”,连上外网,与QQ伙伴搭讪。每当电脑响起“滴滴滴”的“求其友声”,下方闪烁起各种稀奇古怪的头像时,我心里总是兴奋掺杂着紧张,就怕被其他的同事发现秘密。那种偷偷甜蜜的滋味,至今不忘。

  线下没爱线上找,众里寻她千百度,就这样,我通过网络聊天,结交了一批异性网友,也前前后后约见了多人(至于具体数字,不便透露,以免亲爱的妻子有想法),可在见到妻子之前,我遭遇的不是见光死,就是中途夭折不了了之。眼看着三十出头了,个人问题还是八字没一撇,我日益心焦。

  在一个落寞的晚上,我又照样打开笔记本,连上了QQ。不知怎的,这天的QQ特别冷清,一个在线朋友都没有。我只好登陆久违的论坛,百无聊赖地随便去看看。一篇题为《悼念贾宝玉》的文章扑入眼帘,其借古讽今,感慨在功利浮躁的当今,再没人像情种贾宝玉那样唯情至上了。在文末处,作者“执子之手”还搞了点创意:一架天平上,一端是鲜红的爱心,另一端是钱币和官印。天平在左右晃动,最终,爱心抵不住沉沉的钱币官印,被荡到半空,化作一缕青烟。我猜写出这种酸不拉唧文字的人年纪不会很大,一时兴起,便回敬了篇《谢绝贾宝玉》,洋洋千言,文势磅礴,既语带调侃,又循循善诱地开导,寄语他成熟点现实点,将做白日梦的精力,化为赚钱做房奴的动力。针对“执子之手”,我特意起了个“氓之蚩蚩”,想借用这个诗经中的负心汉名字,进一步地触动他。

  第二天我再度登陆,就见一个“急寻氓之蚩蚩”的帖子在召唤。根据这位“执子之手”留下的QQ号,我将其添加进了好友栏,与之聊了起来。起先,那条“手”还恳切地劝我,道什么“尽管物欲横流,但仍有像宝玉那样相信爱情的人存在”云云。面对她的唐僧式念叨,我连发几个嘲笑的大嘴,说满世界恐怕只有你一人如此痴情吧,但遗憾的是你不会有中奖机会,永远遇不上同样的另一半!我的嘲弄终于让她没了耐心,恼羞成怒,词锋尖利起来。在你来我去的交锋中,我套出了“执子之手”先生女扮男装的真相。从此以后,每晚与她的斗嘴怄气成了我的一大消遣,她每提出一个观点,我都要想方设法驳斥,以致她经常骂我是“冤家”!后来我渐渐地了解到,“执子之手”是上海浦东人,而我从小出生在浦西老城区,在认识她之前的30年里,我去浦东总计也没超过10次。网络就像一根无形的绳,悄悄地把我的心挽在了浦江彼岸的这个陌生人身上,发展到后来,我俩的命运,也被紧紧地捆在一起。我的家,我的爱,最终都落到了浦东这块热土。“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一语成真。

  与“手”在网上拌嘴经月,我抵不了俗念的诱惑,冒着见光死的风险,约她在周末见面,见面的地点,正是10多年前上海最时尚的网友见面地——西藏中路与武胜路交界处的人民广场液晶大屏幕下。那时没有无线宽带,没有3G网络,第一次见面的我们只能靠短信和电话来联系。出发前,我用沉重的摩托罗拉发了条提示短信:“本人穿蓝色外衣,戴眼镜,个高偏瘦。”迟迟没有收到回音,我以为自己如实的外形描述让她失望,心中那个忐忑啊!但我还是鼓足勇气,准时现身在大屏幕下。四周都是约会的男女,都手捧老掉牙的手机大声嚷嚷。手机信号不好怎么办?声音噪杂听不清怎么办?关键时刻,还是人的感觉更管用,冥冥中似有天意,在大屏幕下转一圈,众里寻她,我与其中一位的眼光不约而同地撞在了一起。

  ●就在我们在咖啡馆相见恨晚地谈了两小时后,她的那部同样沉重的诺基亚“嘀”的一声响,短信来了,她诧异地拿给我看,屏幕上赫然写着:“本人穿蓝色外衣,戴眼镜,个高偏瘦。”我的天,这条古老的短信,几乎就和我末班车爱情一样,都是那么地姗姗来迟!要不是注定有缘,我们的故事,可能就要终结于那个没有WIFI,没有无线宽带,也没有微信的年代了。

  之后的十多年,互联网接入风起云涌发展神速,我所在的上海,如今已建成“中国光网第一城”,网速首屈一指。而有些自豪的是,我所在的公司,正是创造这一成就的骨干建设者,“光进铜退”、“百兆入户”、“智慧城市”……宽带一次次提速,互联网接入越来越快。我既是这一切的见证者,也是受惠者。可以说,没有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没有越来越神的宽带、无线接入,没有WIFI,没有微信、淘宝,我真不知日子怎么过?它们贯穿了我和妻子感情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全过程。我们的婚房,是在搜房网淘到的信息,即刻赶往,才抢到了最后一套。儿子的幼儿园学区房,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由老婆在出差的火车上上网时找着的。家人生病,也靠网上预约,才解除了排队挂号之苦。吃饭用团购,出行靠导航,生活用品网上订……中国社会接入互联网20年来,使我们的生活大爆炸,大变样!

  今年,我和妻子迎来了结婚十周年。遥想十年前,我和妻子隔着黄浦江,用“龟速”来拨号上网,用6位号QQ来聊文艺,斗嘴怄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屋檐下,夜深人静时,隔着一层砖墙,手握苹果,用视频来“直播”儿子入睡与否的动静,甚至,拌嘴吵架,各睡各的屋,我们也要用微信来“隔空打牛”,互发或鬼脸或雷霆的表情符号。如今,我说起老爸老妈昔日艰难上网,勉强通联,儿子自顾自地盯着平板电脑,飞快地玩着切西瓜游戏,半晌,冒出一句:“这个游戏不好玩,再用Wifi下个免费的APP吧!”唉,4G时代的孩子,与生俱来就享受到了高速上网的成果,似乎天经地义,根本就不屑老爸的忆苦思甜。那么,“老早子”的56K网速、痒透肚肠的下载文件、“叽咕噜咕”的拨号连接声,这一切,就留给我们慢慢地怀念吧!我们这代与中国20年互联网风雨相伴一路走来的历程,且行且珍惜!

  【现在时】

  成光真心感谢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是那神奇的网络,使自己的感情生活柳暗花明,搜索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企及的真爱,并结出了硕果,过上了三口之家的快乐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蜂疗·专版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经济
   第B08版:社区·副刊
“近水楼台”网恋成果
东方城乡报初恋情感A05“近水楼台”网恋成果 2014-05-23 2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