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承认,每一个80年代初出生的上海男人,多少是有些韩寒情结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靠文字为生的人,韩寒始终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意见领袖”、“国民岳父”什么的是别人封的,我只在电视里听见过他亲口说自己只是一名赛车手,一个会写作、唱歌、办杂志、拍广告的赛车手。
当然他最新的身份是一名导演,他的电影名叫《后会无期》,今年2月14日上海开拍,演员阵容里有一长串的“著名艺人”,5月杀青。我们所能查到的关于这部电影确切的公开信息只有这些,但韩寒本人最近与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的一次对话似乎把受众的关注点从电影又拉回到了韩寒这个人的本身,他谈到了妥协,谈到了克制与隐忍,谈到了票房与粉丝。
韩寒确实变了。从青葱少年到三十有二,从一个尖刻愤怒的意见领袖到一个认真忙碌的电影导演,才华和个性始终抵不过岁月的历练,一个温和、低调、智慧的韩寒依旧是我们的偶像,因为我们也正在经历着同样的成长。
一本只出了一期的杂志(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因“种种原因”只发行了一期就宣布停刊),或许让他明白了如何坐下来“和这个世界谈谈”,于是乎一个上传爱女萌照的“国民岳父”和一个更接地气的电影导演便出现了,似乎在不经意间又被他踏准了节拍,韩寒之于同龄人的魅力正在于几乎相同的思想和生活轨迹下却更出色,我们尖刻时他更尖刻,我们勤奋时他更勤奋,我们生了个儿子正愁如何养大娶老婆时他却生了个女儿。
坦率地说,三个月的时间我不认为韩寒能拍出一部出色的电影,但这个出生于1982年从上海偏远的金山亭林工薪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已在这整整一代人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挥之不去。
32岁的韩寒依然能对记者随口说出“我太太无可替代,但我还会在街上对女孩心动”这样我们感同深受却又无法准确表达的语句。他说:“我遇上了我太太,我们结婚了,但我不可能一下子成为圣人,说将来全天下的女孩子,都绝对不可能打动我,未来是未知的,我只能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不知近期娱乐圈中陆续倒下的“好男人们”听到这段话后是否有一种知音在此的感觉。
无论后会有期或无期,我们愿与这样的韩寒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