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社区·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社区托老所”一点成长的空间
  日前,重庆市某小区就开了一家托老所,入院老人及家属双手赞成,所在楼栋130家住户却有122家反对,部分业主甚至因此拒缴物管费。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占比例越来越大,养老也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各方亦提出许多建议和方案,其中就包括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应该说,从老年人的立场看,社区养老或居家养老是最适合的方式,这样可以跟家人离得近,又是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心里不会产生过多的疏离感。对于老人的家人来讲,也方便照顾和看望老人,且费用相对较低,又能减轻经济负担,可谓是一举多得。

  由于目前正规的公办养老院和私立养老院数量有限,床位非常紧缺,很多地方甚至要排队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难以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民众只能想办法自谋去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也是鼓励支持的态度,毕竟这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方式,能够弥补市场缺口,且规模小、经营成本低,适合普遍推广开来。

  只是,社区养老涉及小区居民的切身利益,诸如公共空间利用、小区环境卫生、安全防范措施等等各方面均需考虑周到,否则就容易引起居民的不满和抵制。此次媒体所曝光的“社区托老所”遭遇业主集体反对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表面上看是业主缺乏宽容心态,背后则凸显社区养老缺乏规范,政府投入资源太少,宣传力度不足。

  其实,“社区托老所”与业主之间的摩擦,大多是因为细节上的问题,只要沟通得当,完善细节,就能逐步取得业主的谅解和支持。毕竟每家都有老人,每个人都要面临养老的问题,与其一味抵制,倒不如多些包容之心,以实际行动为缓解养老压力做贡献。

  因此,政府需要适时介入协调,帮助社区养老机构选址,尽量避开过于拥挤的住宅。未来新建的小区和社区,则需为社区养老机构预留场所。同时,广大居民也要转换思维,逐渐接受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给它们一个发展成长的空间,共同托起社会化养老的基石。

  江德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蜂疗·专版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经济
   第B08版:社区·副刊
小区里那点家务事 专家教你怎么管
“爱分享”自治理事会 居民自治有载体
“道德讲堂” 力推凡人善举
各地
给“社区托老所”一点成长的空间
东方城乡报社区·关注B02给“社区托老所”一点成长的空间 2014-05-23 2 2014年05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