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除了觉得张曼玉的声音难听之外,无非是认为她不懂得扬长避短,甚至为老不尊。回顾Maggie张的历程,她曾是香港著名的花瓶明星,甜美可人;但后来,她遇到了陈可辛、王家卫等人,不再扮演大众情人,成功转型,拿到了戛纳影后、柏林影后,以及五次金像奖、五次金马奖。然后,她就基本不再出演电影了。或许,是因为再无挑战。
她站立危崖,但自有分寸。
现在的张曼玉除了偶尔出席一些大奖颁奖或者时尚活动,鲜少露面。这次的隆重现身,她不是玩票,而是蓄谋已久。她放下国际影后的身段,在乐坛重新出发,而且是进军摇滚,进军最需要荷尔蒙、最需要激情迸发的摇滚乐圈。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叫什么,这就叫勇气,一种把自己打碎重塑,涅槃重生的勇气。这种勇气,在华语圈中的女明星中极少见。
比起成功,显然,张曼玉想要追求不在于此。她已太成功了。人生不能活得更长,但可以活得更多。
不过,在大众的眼里,衡量女神老了之后的标准只有一个:优雅地老去。像林青霞那样的是典范:嫁入豪门,老了也还是漂亮,但鲜少露面;偶尔惊鸿一现都是在金马奖、新书发布会、大选投票箱这些高大上的活动当中。本来,如果张曼玉不出面唱摇滚,她也可归为这一类的。
而次之的是两种:一种是刘嘉玲那样,极美,但不间歇地出席各种活动,疯狂地工作;一种是王祖贤那样,孤鸿飞影难觅踪迹,但偶尔一露面,上头条的尽是发福了憔悴了的消息。
如果把优雅翻译过来,标准则是:有钱,漂亮,不工作,不动脑,最好一动也不动,保持一个优美而僵硬的姿态,直到老死。那就会赢得最多赞美和颂扬。
要保持这种通俗意义上的美,必须没有皱纹,皮肤白,不发福。在东方,最好的办法就是闭门不出躲太阳,不用脑子不用心。做花瓶不仅是年轻时的任务,也不仅是工作时的任务,而是一辈子的任务,尤其是稍老了之后;否则,稍为挣扎一下,要与“为老不尊”这种罪名相抗争。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男性玩摇滚没事儿,70岁的滚石们还是王者,世界巡回时还照样有年轻漂亮的“果儿”像黄蜂一样狂热追捧;而女人玩摇滚,尤其了50岁之后,啧啧,您没病吧?
大家反感张曼玉,唱得难听还是其次,而是她没有遵从常见的法则:一心求嫁;嫁不出去,就一脸假笑、老老实实赚点养老钱。她偏不,对婚嫁无所谓,总是和比她小的外籍男友恋爱,还不在乎钱,跑出做新行当,就是为了一个我乐意。这实在太打击这套价值体系的信心了。
“优雅地老去”,其实是一个陷阱,第一是要你服老,一老万事俱休,尤其是女人,到了四十岁你还不在家带小孩还想着创新简直是罪恶,是对年轻人犯罪、对曾经粉过你的人犯罪;第二是要你少折腾,一折腾、一努力、一奋斗,就有失败的可能了,姿态就不好看了。
你愿意优雅地老去,很好,这是你的事儿;但女神偏偏愿意炼出一身肌肉,活蹦乱跳地周游世界,交男友,闯进新的领域新的风格中,不怵重塑自我,这种新的可能性更迷人。想想,都应该感谢张曼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