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节俭高效举办上海民俗文化节。镇党委政府顺应“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形势,从设计筹划节会伊始,就提出了“节俭办节、尽享欢乐”的主旨理念。首先是缩短节会会期并最大限度压缩预算经费。本届民俗文化节会期为9天,是三年来最短的一届,节会预算经费在去年的基础上大幅缩减四分之一。其次是精简开幕活动各类仪式环节,取消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不请大牌明星演员和知名主持人,不铺红地毯和摆放花草。开幕式领导嘉宾不站舞台不发致辞,而是以沿街游园的方式置身百姓之中与民同乐。再次是积极引入企业参与节会举办,首次以企业项目冠名的形式全程赞助节会活动,开启了政企合作举办民俗文化节的先河。经费节省了,项目增加了。本届民俗文化节增设了非遗文化展演、非遗产品展销和民俗文化讲堂三大板块活动。上海民俗文化节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9天节会接待市民游客近百万人次,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新浪网等30多家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为此采访报道,民俗文化节真正办成了市民大众的欢乐节日。
二是进驻社区加强基层文化指导。镇领导班子以深入推进三林文化名镇建设为课题,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结合三林“镇管社区”文化服务模式,在继续完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基础上,在杨东、杨思、世博、永泰、三林、懿德等6个社区中心设立文体工作指导站,派出文体专职人员进驻社区担任指导员,并建立指导站规范运行机制和指导员工作绩效评估办法。指导站具体负责社区文化团队的指导培训、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同时,做好上下层面之间的信息双向传递,把政府的文化工作与群众的文化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三林镇现有镇级文体团队46支,社区文体团队301支。今年还将成立书画美术、戏曲、腰鼓、健身秧歌等10个文体协会。文体协会做到管理有章程、活动有计划、展示有平台。另外,镇群众文化发展基金加大文体团队培育发展扶持力度,鼓励文体团队开展艺术创作和参赛参演。
三是努力提升文化进社区服务水平。在群教活动基层单位座谈会和群众意见问询中,有基层同志和居民群众客观反映了“文化配送服务不均等”、“文化配送质量不高”、“文化配送项目不合口味”等诸多问题。对此,镇领导班子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继续抓好主阵地建设,更要抓好文化进社区“最后一公里”。针对镇域面积广文化服务覆盖不均,以及社区群众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和提升的实际问题,着力从三个方面解决。首先是加强相对边远社区村队的文化配送服务,完善相对边远社区村队的文化阵地和配套设施建设,让相对边远村队的群众能方便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服务。其次是提升文化配送项目质量。比如电影放映项目,按照群众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放映时间从原来的每年7月至9月,扩展为5月至10月,活动时间延长一倍,还投入7万元更新了电影放映设备,以提高放映质量。再次是推出文化配送菜单式服务。首批推出了电影播映菜单、文艺节目菜单、体育健身菜单、社区教育课程菜单、文体指导员菜单等5张菜单。社区村队可以按照辖区居民群众的喜好和需求,直接在文化菜单上挑选项目。
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只是三林镇开展群教活动的初步成果之一,随着群教活动的扎实推进,三林镇领导班子将紧紧围绕经济强镇、文化名镇、都市重镇建设目标,继续在实际工作中查找问题不足,继续在思想作风上剖析问题根源,努力形成一批长效化解决问题的制度性措施,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显现实效。
通讯员 孙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