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帖】
@知满天孙景民:一则新闻揭示三方的失误:家长、学生和校方。我们培养出来的不是能够挡风遮雨的、富于担当的社会栋梁,而是养尊处优的寄生虫。
@莆田人之沧桑也:这样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是啃老族就是游手好闲族,不会有多大出息的,望社会引起重视。
@江湖天很晴: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对于这种现象,只能说是物流不断发展的体现。但就这件事情本身而言,可以理解为是另一种“大学生社会现象”吧。
【编者观点】
客观地说,一些孩子之所以这样做,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家长给孩子提供了娇宠环境。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些家长将独生子女视为掌上明珠,可谓是要风给风,要雨给雨,一一满足要求。殊不知,这种呵护有加的娇惯却产生了致命的副作用,孩子们不懂得感恩,而是把父母的奉献视为理所当然,从而养成了一种自私的习惯。
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一个大学生而言,如果连日常的脏衣服都要父母代劳清洗,这样的孩子能成为栋梁之才吗?因此,家长必须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说“不”,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记得2012年10月有媒体报道过一件事情:湖北某大学大一新生尹小寒(化名)将自己的脏衣服寄回家,希望父母帮助清洗,没有想到却吃了父母的“闭门羹”——衣服原封不动地放在地上,没有拆包。回到家中小尹只好自己洗衣服。小尹的父母说:“我们不是不帮他洗,他上大学了,像洗衣服之类的生活小事就应该由他自己来完成。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惯着孩子,希望通过这件事能让孩子明白,父母不会帮他一辈子。”此事足资借鉴。
孩子独立性差的问题,应该引起所有家长高度警惕了。也许,很多家长会在“从幼儿园就开始准备高考”的潮流裹挟下无可奈何,但是,如果就此陷入群体的无意识中,只关注孩子的知识教育、学习成绩,终归有一天会品尝家教失败的苦果,还得回到“幼儿园”状态,重新教孩子做人。事实上,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家长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在亲子交往中,尊重孩子的想法,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和规划能力,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
不错,天下父母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别忘了要“爱而有度”,常言道:严是爱宽是害。一个孩子要想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当父母的就不要越俎代庖,事无巨细统统包揽,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闯,自己去做。要知道,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为了你的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妨放手让其自己去洗衣服吧!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基本的“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