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王平 摄/通讯员 陈磊
随着浦东的改革开放,发展至今的潍坊社区在3.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9万户居民快乐而健康地生活着。伴随浦东经济的持续飞速发展,转型期带来的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渐渐凸现,安全稳定的形式十分复杂,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集中场所,处于最直面这些矛盾和压力的前沿,随着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潍坊社区有责任、有义务去提高居民的健康安全水平,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预防和降低伤害及意外事故的发生,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的社区环境。
安全社区建设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率先发动和倡导的,发展20余年来在推进人类安全健康和全球预防各类事故和人员伤害方面卓有成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安全社区的理念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成熟,将这种先进的理念引进到潍坊社区,对于营造全区安全和谐的生活、生产环境,促进社区工作和群众需要的有效对接,从源头上让社区居民享有安全和健康。
国际安全社区的创建不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是老百姓生活的真实需求。记者在名为“让安全时刻与我们相伴”的纪录片中看到了这样一个个印象深刻的细节:车水马龙的世纪大道,纵横交错的潍坊路、崂山路、浦东南路,交通事故多,学校门口成了“重灾区”,于是醒目的交通警示牌在洋泾中学门口矗立起来了,“小红帽交通维护队”在竹园中学建立起来,学校周边的红绿灯也安装了起来,社区的交通志愿者上岗维护着交通安全;在潍坊的幼儿园,活动场所安装了橡胶地板、防跌软条,台阶改成了斜坡,裸露的棱角硬物有了软包装,滑门加装了防夹手条,1600多枚反光贴纸、反光卡通挂件,则时刻提醒着儿童的行路安全;在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凡是老人能到达的场所都安装了防滑地板、扶手及急救呼叫按铃装置,老人居住室内的家具都采用圆角设计;一个小小的“安康通”紧急呼叫装置,在1161位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独自在家时发生紧急情况派上了大用场,避免了老年人在家中突然晕倒、心脏病等疾患无人救治的情况,手腕式定位仪则通过卫星定位让迷路的失智老人找到了自己的家……每一幅画面都平常而琐碎却细腻地直入人心。
百姓有需求,政府有响应。安全社区创建是一个持续渐进的常态工程,任重而道远。潍坊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国弟透露,他们正在根据此次创建过程中有关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紧制定下一个安全社区建设的五年计划,持续深化安全理念,巩固创建成果,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安全文化,努力打造安全、和谐、幸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