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并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每天清晨,河边桥堍的茶馆就茶香飘溢,四乡的渔船穿过夹河的临水楼台、石河埠,集中到长长的临河廊棚前排成鱼市,河面上水波荡漾,正如民谣所唱的“一月螺蛳二月蚬,桃花三月甲鱼肥……”
过石牌楼进入生产街,沿河一长排逶迤绵延的黑色廊棚,黑色小瓦盖顶,黑色小砖铺地,一盏盏大红的灯笼在廊檐下高高悬挂着,正所谓古巷通幽。明清时这条街上米行一家挨一家,那时家家门前建有风雨廊棚,到近代多已凋敝,如今的廊棚是重建的;平时年轻人都去上班,老阿婆们就在廊下以河岸做台,宰鱼淘米、洗菜浣衣;街上的老房子虽然门面不大,但小弄狭长,可见庭院深深;枫泾的河街都是一边人家枕河,一边人家面河;河对面是和平街枕河老屋,东头一座飞梁画栋、中国的戏剧始具雏形,到宋、金两代正式形成供戏剧所用的石基翘角的古戏台,这是古代专供演出的一种室外舞台。枫泾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临街,一面临河,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人坐在船上就可看戏。
想来大家都羡慕着古镇的居民,傍水而居,简单又宁静的生活,像是喧嚣的城市中难得的一片净土。或许吧,古镇永远是那么的平静祥和,不骄不躁,虽不像大海般海纳百川,却也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当地的人或多或少也有着小镇人的细腻和善良。
枫泾古镇,自有它自己的古韵古迹,零零碎碎的有几个散客走过,此刻古镇安详宁静,偶尔伴着几声吆喝和狗叫,吸引着人们走入它的世界,领略枫泾古镇的古色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