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社区·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浦东新区高桥镇表彰一批特色家庭~~~
浦东新区高桥镇表彰一批特色家庭~~~
2014年03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浦东新区高桥镇表彰一批特色家庭
“书香家庭”为社区文化增彩
  【视点】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细胞健康与否,极大地影响着这个社会的机理,只有千千万万个健康的细胞,才能够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今年三八妇女节,浦东新区高桥镇妇联表扬一批特色家庭,其中李楠君、孙根娣夫妻家庭引人关注,两位老人自1999年从外地退休回沪定居后,先后担任了居委义务宣传员、高桥镇老年协会理事等近十个“岗位”,活跃在平安、环保、交通等十余种志愿者岗位上,并获得了区十佳学习型家庭等多个荣誉称号,在发展社区文化上默默做着贡献。

  今年三八妇女节,浦东新区高桥镇妇联表扬一批特色家庭,其中李楠君、孙根娣夫妻家庭引人关注:李楠君、孙根娣原为插队知青,1999年从外地退休回沪在高桥镇定居后,主动担任居委义务宣传员和居民楼组长,为社区文明建设服务。2001年3月,独生子病故后,他们努力克服身体多病、家庭收入低等困难,振奋精神,认真学习,将爱心奉献给社会和需要帮助的人,先后义务担任居委委员、办学干部,平安、环保、交通文明志愿者,高桥镇侨联分会主席、老年协会理事、讲师团成员,浦东新区政风行风调查员、测评员,市委统战部、区政协特邀信息员等十多种志愿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年来夫妻俩先后被授予浦东新区十佳学习型家庭、十佳志愿者、上海市学习型家庭示范户、“书香家庭”提名奖、统战工作先进个人、民革中央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等80种荣誉称号及各种征文活动和其他奖状42份,为繁荣发展高桥镇社区文化作出了贡献。

  公式

  2006年,李楠君向镇老年协会建议,筹办全镇读书会、读报组负责人辅导班,并担任负责人,连续7年每月上一次辅导课,每年进行总结、交流、评比,有力地促进了全镇老年读书读报学习活动,被评为“高桥镇十佳文化活动品牌”。

  李楠君从2004年至今,义务担任上炼居委市民学校办学干部(6年)及社区教育推进员(3年),发动小区志愿者,创办了10多个教学班级,学习型团队,定期开展各种特色教学,文体活动(孙根娣先后担任“手工艺班”、“沪剧班”负责人,并参加5个班级、团队的学习活动)。上炼二居市民学校连续8年被评为“示范市民学校”,被命名为“浦东新区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李楠君夫妻俩平时酷爱读书学习,订阅了8种报刊,家中现有藏书400多册,书橱2只,写字台3张,白天、晚上坚持学习,并认真写作,有近百篇文章在中央及市、区报刊发表,先后12次在中央统战部、《团结报》及市、区有关部门举办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近年来,夫妻俩先后3次将家中藏书508册捐赠给居委,冒着高温酷暑整理编号,自己动手将幼儿园的旧小桌子桌腿加高,重新油漆当书桌,清洗书橱、打扫房间,办起小图书室,2002年8月发起成立“振兴中华老年读书会”,每周开展学习活动。

  李楠君积极参与筹划、实施高桥镇承担的6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并认真撰写了6万多字的实验方案及报告,全部验收合格,其中一项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优秀实验项目”,2项被评为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推荐项目。

  公式

  近年来,李楠君深入研究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桥的30多种历史文化典籍,精心编写了25万字的《浦东高桥地区历史文化》系列乡土教材1~5集,并紧密结合形势,编写了《捍卫祖国南海海疆》等20多篇教材,先后在高桥镇38个居村委党支部、市、村民学校和浦东新区农工委、经贸局、以及曹路镇讲课300多次(仅去年1-9月份即讲课48次)。去年清明节前后,他主动与高桥烈士陵园联系,担任志愿者讲解员,连续6天每天从早晨8:30至下午4:00,为前来瞻仰的各界人士宣讲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

  从2003年初至今,李楠君十年如一日,不管寒冬酷暑,风雨无阻,每周三晚上背着电子琴赶到消防中队为战士教唱红歌,每月为消防官兵宣讲一次党史、军史和高桥历史文化,并指导战士排练合唱、小品等文艺节目,参加高桥镇和小区的军民联欢演出活动,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和好评。2010年他自编自导、夫妻俩与消防战士联合演出的小品节目《楼上楼下》,在高桥镇“迎世博文艺汇演”中荣获二等奖。此外,李楠君还应邀为驻地部队总参三部二局和高桥、外高桥、周家渡、张江4个消防中队多次讲课。

  2010年,《浦东高桥地区历史文化》系列教材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2013年,上海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这套教材整理出版,并制作成视频课件,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应用。李楠君连续8年被评为浦东新区社区教育优秀教师,以及上海市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和上海市老年教育先进个人。

  此外,他反映的社情民意还有25篇被列为市、区政协提案和大会发言。上海市政协曾4次特邀他列席市政协常委会议,并邀请他在市政协委员特邀信息员培训班上专题介绍反映社情民意的经验和体会。2013年初,他被市委统战部和浦东新区政协表彰为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同时被聘任为市委统战部和区政协特邀信息员。

  公式

  近年来,李楠君夫妻俩先后与8位空巢独居的离休老干部、老归侨、侨眷结对帮困,满腔热忱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例如,多次帮助8旬老干部杨文成洗晒被褥,冒着大雨护送在家发病昏迷的老归侨吴诚去医院抢救,还先后帮助5位老年人、残疾人写诉状、申诉材料、出庭应诉,打赢官司、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助者3次赠送锦旗。

  李楠君夫妻先后80多次去探望、照料在高桥镇独居的8旬台胞孙惠瑛女士,多次陪送她去第七、第六人民医院看病输液、住院治疗。2009年老人病重住院期间,夫妻俩不分昼夜,30多次去医院探望照料。老人病故后,尽心尽力协助料理后事,从台湾赶来的亲属万分感动,制作了一面感谢函铭牌赠给他们夫妻俩。

  2008年夏天,李楠君因病在市七医院住院,看到同病房的一位浙江渔民李军波因为在海上捕鱼时被缆绳绞断小腿,用直升飞机送到上海治疗,来沪照料的妻子又不慎摔倒骨折,小孩又患上败血症,“雪上加霜”,一筹莫展。李楠君夫妻俩主动帮助、照料他们8个多月,多次烧黑鱼汤、鸽子汤,送牛奶、人参、购物卡给他们增加营养;4次陪他们去市六医院、新华医院请专家会诊,还让他们全家在自己家中住了十多天,使他们在举目无亲的上海感受到和谐社会的真情和温暖。今年春节前,夫妻俩又给他们汇去300元慰问金(小李腿已残疾,家庭很困难)。浦东新区文明办、妇联曾派人4次来高桥采访录像,制作成专题片《非常人家》,在表彰大会和电视台播放。

  记者 康晓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乡一周
   第A03版:娱乐现场
   第A04版:倾诉情感
   第A05版:初恋情感
   第A06版:影视艺林
   第A07版:社会民生
   第A08版:健康养生
   第B01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B02版:社区·关注
   第B03版:社区·视点
   第B04版:社区·图说
   第B05版:社区·旅游
   第B06版:社区·浦东
   第B07版:社区·禁毒
   第B08版:社区·副刊
“书香家庭”为社区文化增彩
植树节里用书香换点绿意
东方城乡报社区·视点B03“书香家庭”为社区文化增彩 2014-03-14 2 2014年03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