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磊 记者 忻才康
建好档案关键在平时积累
作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管理的样板,在今年档案管理工作现场会上,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分管领导、办公室负责人及档案管理员在参观聚训村档案室后,纷纷对该村档案资料收集的齐全完整程度表示赞叹。对此,聚训村档案管理员严金桂总是很开心。她说:“档案室里的资料都是她一页一页收集、一本一本装订的,对于别人对档案室的夸奖,她感觉就像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一样。”
严金桂深知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自1991年受命创建县级合格档案室,她一干便是20多年。在建立档案室之初,由于村里财力有限,既没有现成的房屋,也没有相应的设备,几堆杂乱的文字材料便是档案室的全部。为建好档案,严金桂没有被困难吓倒,她一点点收集资料,一点点整理档案,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各项管理制度逐渐建立,零散的文件资料变成了会说话的档案。经过近三个月的加班加点赶工,聚训村终于如期通过了县级合格档案室验收。
做好档案工作重点在积累、关键在平时,严金桂按照这个要求做了20多年。如今,聚训村档案资料收集齐全、门类完整、管理科学有序,利用率高。该村的档案室面积已从原有八九平方米调整到现在五十多平方米,实现了办公、库房、利用三分开。截至2013年11月,该村档案室拥有档案2717卷。
管好档案重点在严格标准
管好档案除了确保资料齐全完整外,还要做到分类科学,便于查找。为使档案在关键时刻能查得到,严金桂严把质量关,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坚决不归档。为此,她得罪了不少人,也给自己添了很多工作负担。有几次胆结石病发作,村里领导和同事劝她立即去医院治疗,但她还是坚持编写目录、装订案卷,直到做完才到医院挂盐水。严金桂说,有些材料,她通过自己修改可以存档的就尽量自己修改,而类似用铅笔书写的签名表,她只能退给当事人,有些生产队长不理解,埋怨她做事古板。
作为最基层的办事机构,村委会人少事多,如果碰到重点工作或重要项目,更是忙上加忙。为了把档案管理贯穿始终,严金桂总是想方设法把好质量关。2007年,聚训村被列为县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的新项目,要完整记录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除了做好文字材料的收集整理外,还要将所有的照片分类归档,她深感难度不小,责任重大。面对从未有过的工作量,她一方面从速组建了一支由各生产队长为骨干的档案收集员队伍,及时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另一方面以档案室为轴心,及时调动了村委班子人员协同搞好文件资料的整理分类;而她更是不断自我加压,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废寝忘食,一心扑在档案事业上。历时5个月,按时按质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会议记录、实施方案、请示、批复、协议、合同等80多卷档案规范存档,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为服务当地群众,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市、县档案局领导和同行们的高度赞赏。
用好档案核心在服务百姓
长期的档案工作使严金桂深切地体会到:收集管理档案仅仅是手段,利用档案才是最终目的。平时,她经常关心群众中的热点问题,并在工作之余翻阅档案案卷目录,留意档案中与百姓利益相关的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去年春耕之时,两个村民因将1998年颁发的土地承包证遗失,闹起了责任田地界纠纷,甚至引发成群体性矛盾。获悉这一情况后,她立即查阅了土地承包档案资料,用真实的档案数据化解了这起即将酿成的群体性斗殴事件。20多年来,聚训村利用档案化解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的事例不胜枚举。管好档案、用档案服务好村民,严金桂始终用她满腔的工作热情,忘我的工作态度维系着一方平安。因而,很多村民亲切地称她为“聚训村的好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