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科教卫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倡导新颖的中医养生观念疗理法
  □通讯员 高力  

  本报讯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治未””的实质是“人人享有健康”。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养生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平衡,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体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的平衡。

  而在这其中,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尤其要注意人与社会的平衡。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最为重要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总结起来,就是温和、善良、宽宏、幽默。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坐落在长寿路1148号曹家渡花鸟市场四楼益康轩养生馆在中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樊正伦教授养生保健理念的影响下,独特新颖地倡导上海之最现代化中医文化养生观念疗理法,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了中医界关注。中医养生的观念疗理法主要包括以下“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和辩证观”四方面:

  预防观: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整体观: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平衡观: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辩证观: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专题报道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沪郊经济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市场资讯
   第B06版:三农生活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职业见习基地成为青年人的就业“摇篮”
方便村民妇科普查 崇明巴士开出接送车
精彩文艺送下乡社区百姓乐开怀
心系女生 护航青春
欢声笑语话长寿莺歌燕舞庆重阳
倡导新颖的中医养生观念疗理法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乐当老年健康守门人
东方城乡报科教卫生A06倡导新颖的中医养生观念疗理法 2013-10-15 2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