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至8日,先后受台风“菲特”外围以及热带低压残余和扩散冷空气影响,本市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由于此次强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加上太湖及黄浦江上游受泄洪影响,10月9日米市渡水位监测出现历史最高纪录,内河河水倒灌现象严重,对市郊蔬菜生产带来一定影响,造成20.7万亩蔬菜不同程度的受淹。对此,市农委积极采取措施,力促灾后恢复生产。
暴雨侵袭导致菜田受淹
10月8日下午,部分地区的积水还未退去,处在郊区农村的网友就已将自家田里的状况传至网上。记者在青浦某家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的微信上看到,由于他的合作社靠近河道,暴雨后河水倒灌进田里,导致绝大部分蔬菜受淹,合作社损失很大;而一名家住金山的网友也在微博上发出了图片及呼声:“大量的稻田、蔬菜地被淹,谁来救救我们的心血呀!”
据市农委介绍,本市大部分受淹菜田在8日当天已退水,退水菜田的蔬菜生产受到的影响较小,菜田严重受淹面积不大且呈“点状”分布,加上当前天气条件有利于蔬菜恢复生长,预计地产蔬菜后续供应没有问题。
由于各项应对措施积极落实到位,加上前期地产蔬菜货源充足,6日至8日地产蔬菜上市量和价格相对稳定,青菜每公斤田头交易均价为1.4元,9日至11日青菜每公斤田头交易均价稳定在2.0元左右。据统计,近期地产蔬菜在田面积52.2万亩,其中绿叶菜21.8万亩,日上市量9000吨,其中绿叶菜3900吨。随着灾后生产恢复,加上目前正处于蔬菜生产旺季,预计后续青菜等绿叶菜供应有保障,10月底绿叶菜日上市量能达到4500吨以上,价格也将保持在可控范围。
多举措稳定绿叶菜供应
抓好灾后恢复生产,为后续市场供应打好基础,10月8日上午,市委农办、市农委主任孙雷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本市强降雨灾害性天气的救灾措施,组织各专业处室分赴郊区督促检查各项防汛措施的落实,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市农委蔬菜办、市农技中心于10月9日上午在松江召开灾后蔬菜恢复生产专题会议,分析灾情,判断供应趋势,进一步落实各项生产措施,减少灾害损失,稳定绿叶菜市场供应。
记者了解到,市农委采取的举措包括:首先,抓好上市蔬菜的采收,特别对受淹后可上市的青菜等绿叶菜做好抢收入库,提高其商品性,减少在田蔬菜受损,为市场供应提供货源。
其次,抓好田间排水措施。对地势低洼且仍受淹的菜区要做好小包围潜水泵等强排措施,减少田间积水,为后续播种做好准备;做好清沟理沟,保持沟渠畅通,降低田间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
与此同时,重视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市农委相关部门组织各级生产技术指导部门深入生产一线,现场开展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充分发挥绿叶菜上市量考核鼓励资金的作用,做好种子、肥料等抗灾农资供应服务,提高菜区灾后蔬菜生产恢复能力。相关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对受损田地做好翻耕播种,特别是充分利用大棚等保护地设施,播种好一批青菜、鸡毛菜、生菜、杭白菜、菠菜等短期速生绿叶菜品种;及时做好大风吹损棚模和排灌设施的修复,提高保护地设施利用能力;做好越冬茄果类蔬菜的育苗准备工作。
此外,在保险理赔工作方面,市农委积极与安信农保公司沟通、协调,对已投保的蔬菜及大棚设施做好受灾勘察、评估及理赔工作,降低菜农受损,尽快帮助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