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住院后付费”让百姓不再“等钱救命”
2011年8月起,永宁县先后在望洪镇、胜利乡两所乡镇卫生院试点“先住院后付费”就诊服务模式,当地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对象可“零押金”住院,患者出院时只需结算医保报销后的自付费用。截至今年2月底,当地已有1300多名患者受惠,未出现一例欠费、逃费。
基层群众普遍反映,这种模式简化了就诊手续,为百姓提供便利,让病人不再“等钱救命”,是医疗卫生机构人性化服务的表现。68岁的王玉成因肺心病在望洪镇卫生院住院12天,马上要出院了还未花一分钱。王玉成说,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因常年住院,他经常要筹集住院押金,住进医院还要随时担心医药费欠费、断药,看病、住院压力很大。
“以前没有一两千元现钱哪敢住院?这次有了好政策,我把医保卡和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一交就住进来了”。王玉成说,他出院时只需交医保报销85%后的两百多元医药费。
望洪镇卫生院院长吴自平介绍,为防止病人欠费、逃费,他们要求病人将医保卡和身份证件抵押在医院,出院结清费用后再退还。家庭困难一时难以交纳医疗费的病人可以和医院签订《延期还款协议》,在6一12个月内还清。但乡镇卫生院医疗费用低,报销比例高,病人基本都能结清费用。
在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的情况下,今年3月,永宁县开始在县人民医院部分科室先行试点,在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所及8家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
●试点推广存隐忧 可“选择性”复制经验
一些基层干部和医疗工作者认为,“先住院后付费”的探索值得肯定,既减轻了群众看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也增加了病患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可使就诊关口前移,引导病人“小病”早治,有效利用医疗资源,节约医保资金。
采访中,也有不少医疗工作者对推广试点心存担忧。
一是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明显释放,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配备和服务能力提出考验。在望洪镇卫生院,试点“先住院后付费”一年半时间,住院病人增长近8倍,医护人员、床位明显紧张。
二是支付方式变化对医院资金周转能力提出考验。一旦医保资金不能及时结算支付,医院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垫付压力。吴自平告诉记者,去年望洪镇卫生院就因医保资金核销环节出问题,连续3月未拿到医保资金,无法按时结算药款,被医药公司状告。
三是试点推广“越向上越难行”。永宁县卫生局医改办主任邹成等人认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项目较单一,费用较低,加之报销比例高,病人逃费风险小,即使有少量欠费、逃费,在乡镇等“熟人社会”也容易追讨。但在规模大、医疗水平等级高的医院,病人来源复杂,治疗病种又多为疑难杂症,产生高额医疗费用,医院将面临较大逃费、欠费风险。
四是为有效防控欠费、逃费风险,“先住院后付费”目前只能在医保参保人群中试点,无法惠及自费病人。受信息化建设和区域信息联网水平的制约,医保病人异地诊疗也难实现“先住院后付费”。
“虽然有顾虑和担心,但便民利民的事还是要做,只有试过才知道路走不走得通”。银川市卫生局局长马如林说,银川市今年下半年起将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启动“先住院后付费”试点,并在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市属二级医疗机构选择合适的病种、人群进行试点。
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田永华说,医院计划选择内科系统6个科室的城镇居民、城镇职工医保参保对象进行试点。这些科室的住院病人占全院住院病人的70%,其中医保病人占90%左右。为降低逃费风险,医院初步设定3000元为“先住院后付费”次均费用上限。 任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