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言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究生种地”无关“读书无用”
  □张玉胜

  河北人苗卫芳今年研究生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

  这个案例最令人担心的是,当地村民从苗卫芳考上研究生的艳羡到后来的鄙夷态度逆转而刮起的“读书无用”风潮,这或许才是更需要关注与反思的真正悲剧。

  曾几何时,“知识就是力量”鼓舞了多少寒门学子发奋读书,跳出农门,求学成才。即便在包分配的教育体制已被打破的今天,“高学历”仍然是农村娃改变现状的人生梦想。但是,上学不等于就业,“高学历”不代表有能力,是人们不得不直面的社会现实。

  应该说,苗卫芳的“高不成低不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自己的心态自闭和能力不济。事实上,读研究生如同读小学、念中学、上大学一样,不过是储备知识、打实基础、练就本领的过程,就业成才还要靠胜任实践和适应社会的现实能力。从苗卫芳的求职经历看,其就业目标只定位于“铁饭碗”这种挑剔择业的心态正是其就业悲剧的根源所在。

  退一步讲,即便是“研究生种地”,也并非简单意义的“回到原点”。受过高等教育的苗卫芳已是有别于父辈、掌握新知识的新型农民。“种地”不过是务农的代名词,只要思想解放,继续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农村同样可以大有作为,依旧可以怀揣“写作”的梦想。在猪肉价格飞涨的那些日子里,不是曾有大学教授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养猪吗?更何况学兄们早有出摊卖肉、外出打工和当村干部的先例。即便是果真“种地”,同样可以搞科学种田、多种经营。

  “成才”的真正含义是干事创业,而有知识储备的人便是干事创业的“潜力股”。读书益智,迟早“有用”;不读书愚昧,终究“无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种地”并非“读书无用论”的活标本,而是反思就业观念、矫正人生坐标的清醒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文化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三农生活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粮食宏观调控面临四大挑战
让农民赚到离市场最近的钱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种地”无关“读书无用”
粮食主产区的特征及粮食 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界定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下乡”值得期待
东方城乡报言论观点B07“研究生种地”无关“读书无用” 2012-10-23 2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