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肖新总结养猪,五个字:散养不挣钱。从他近期出栏的6头生猪产值算,收入1万元,而饲养成本,包括防疫等费用与卖猪所得“来五去五”打了个平手。在饲养过程中,他养猪没有超过20头,徘徊于十几头的规模,想上规模,资金却跟不上。一项调查表明,即使常年存栏生猪200头的养殖户,收入也不保本。
呼和浩特市现有养猪户14.3万户,但缺少龙头企业,生猪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不成规模,另外,猪贩竞相压价,影响和制约着生猪养殖业发展壮大。按照一头猪每个饲养周期消耗300~350公斤玉米计算,仅玉米一项,每头猪因价格上涨多支出150~200元。
不少猪肉卖家认为,过些日子猪肉肯定还要涨价。因为像肖新这样的养猪户正在退出,规模化养猪一时跟进有难度,呼和浩特市市场70%靠外调生猪。呼和浩特市农牧业局一位专家认为,规模化发展还要注意造成生猪存栏量的周期性增加,容易造成生猪价格波动。如去年呼和浩特生猪收购价格一度高达22~26元/公斤,这一价格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却迅速带动了阶段性生猪存栏。而到2012年春节刚过,生猪收购价开始迅速下跌,很快跌破16元/公斤,进入4月又跌到14元/公斤以下,整个夏季基本在13元/公斤左右徘徊,8月中旬开始小幅回升,目前在16元/公斤上下浮动。与此同时,来自外地生猪的冲击,也影响了本地养猪业生存的空间。来自呼和浩特市发改委的一份专项调查表明,今年养猪产值同比下降,致使多数养殖户补栏时等待、观望。同时,养殖成本增加,也影响了养殖户养殖生猪的积极性。
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建立生猪养殖销售预警体系,并利用网络优势让养殖户及时了解本地及周边地区的生猪行情。其次,由于养猪业投入大而且集中,获利少,靠自身滚动发展非常困难。要扩大生产规模,离不开财政和银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银行在这方面的贷款,应该考虑放宽条件,简化手续。
张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