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
可持续发展阶段
以胡萝卜为例,如果建立从海南到河北的胡萝卜合作联社,每年的12月到翌年2月海南合作社为超市供应胡萝卜,3~4月由福建省合作社负责供应,5—6月浙江合作社负责供应,7~8月山东合作社接续供货,9~10月再由河北张家口坝上的合作社提供产品,11月后供应方又转到山东。胡萝卜合作联社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合作社产品的销售,也方便超市的周年供应。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的建立,除了从时间上解决超市的周年供给需求外,在供货量上也有极大的突破,合作社大量供给能力已经不再是一家大超市能够消化得了,因此,合作联社需要采用多角化市场战略,把合作对象从原来的一家大型超市扩展到多家大型超市。农民专业合作联社也由此需要提升自己的加工、储藏和物流配送能力,从而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并以配送中心为平台,把他们的产品辐射到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超市终端。
在这个阶段,超市的“农超对接”开始从原来的数量型对接、价格型对接逐渐地发展到信息对接和食品安全管理对接。“信息对接”指的是,超市开发出适应农超对接的购销软件,通过网络与所有的“农超对接”合作对象下订单,确定价格。在食品安全对接方面,超市因为与合作社的联系进一步紧密,不仅控制产销量,而且开始关注质量,按照不同情况分批在合作社中建立起农产品可追溯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阶段,农超对接的采购范围将有可能突破国界,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农超对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消除14个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障碍,从而使得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热带水果、反季节蔬菜通过“农超对接”直接进入国内超市,丰富我国超市供应品种和数量。同时,那些拥有自己全球采购系统的跨国公司,也可以把我国“农超对接”中优质的合作社产品直接供应到超市分布在全球的门店。有丰富全球采购经验的家乐福赛伯亲口对我说,他非常有兴趣开发“农超对接”的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