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合作社·借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纵观各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现状和特点,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制度各异,起步有先有后,速度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特色千差万别,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各国在发展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作用上具有共同的特征。

  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看,为确保农业机械化的推行,许多国家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制定保护和扶持政策,并且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出具体的规定,包括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政策,在资金、税收、水电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都给农机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美国的农业立法比较完备,在农业法中对有关农机化发展的农机教育、科研、推广、产品质量鉴定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日本也通过立法促进农机化的发展,制定了耕地改良、种子、农机、肥料、农药等一系列法规。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巨额的财政补贴,成为推进本国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保障。

  经济发达国家为什么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并向农业现代化发展,答案是科研先行。这些国家都建立起相当完整的农机科研、开发体系,不但国家有专门的农机科研机构,农机企业也有专门的农机科研机构。法国农机研究工作主要由直属于农业部的“国立农机试验研究中心”承担,其任务是农业机械的应用、研究、实验和鉴定,农机现代化的经济分析,农机专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发行,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农机教材、书刊的编写出版等。

  日本专门成立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对民间机构实施风险较大的基础实验研究、开发改造项目进行研究和开发。美国能够使农业几十年以来一直成为主要出口产业,并保持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工业,包括机械、化肥、航空航天等方面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农业机械、化肥、农用飞机等先进生产资料和装备。这些国家的农机科研机构不仅数量众多、阵容庞大,科研设备亦相当先进齐备,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开发创造十分良好的条件。

  美、德、日、法等农机化高度发达国家,除了健全的管理指导体系外,还建立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这些服务组织代表农民和农机企业利益,在推进农机化发展、反映农民要求、沟通政府与民间的联系,以及为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农业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为解决单个农场难以办到的事情,需要非营利性的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合作社遍布各地并稳定发展。除农业合作社中有农机服务项目外,还有农机协会、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等,农机经销商是联系农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中介组织,既开展农机推广工作,经销农机产品,也开展农机具使用租赁活动。日本农机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民间组织十分强大。日本与农机化有关的民间组织主要有农业机械化协会、全国农业协同组织联合会、日本机械工业协会和全国农业机械商业协同组织联合会等,其活动内容包括研究对策、收集信息、农机科研、教育、推广、农机销售、维修、配件供应、产品质量检查鉴定等。

  美国、西欧和日本、韩国等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都十分重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美国、西欧国家有农业合作社,日本有农协,韩国有营农团,这些都是农民组织。鼓励农业生产互助合作,全面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各国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条重要的有效的途径。美国有很多农业经营公司,为农民提供服务。德国50%的农业户是兼业农户,他们建立了农机使用联营社、互助组、机器出租站等组织,为农户服务。法国鼓励农民建立共同使用农机设备的合作社(居马)。在西欧,农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机械化应用、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日本战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促进各种形式的互助形式,推进农业合作化。农民组织已成为联结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的载体,是实现农机化的生力军。

  经济发达国家能够较早或较快地实现农业现代化,除了有发达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情有选择地发展农机化。以日本为例,其农机化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二十世纪60年代初,日本经济处于恢复和打基础的时期,日本主要发展价格较低的小型机械来代替大部分手工劳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第二阶段是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是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于是宽幅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便相继问世。第三阶段是80年代末到现在,这段时期的特点是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和女性化,于是小型、轻便、容易操作、舒适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的农业机械成为这个阶段需求的主要特征,推动日本的农业机械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农机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高,这与本国发达的教育和培训体系是分不开的。美、加、英、德、法、丹麦等国家对农业教育都十分重视,在这些国家里当农民,要想获取国家的贷款,必须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美国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民不但普遍受到12年义务教育,受高等教育的也占30%以上。日本从事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水平和素质一般都在大学本科以上。为提高本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许多国家还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农机装备结构是确保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合理的农机装备结构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仅与农业结构、资金、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和人才资源密切联系,而且还受国家政策法令、人文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其中有些因素是无法确切量化描述的。

  免费培训的政策。通过教育和培训,无论是农场主还是一般农民,知识都比较丰富,能够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各种车辆的使用、维护和修理,懂得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和通信工具,具备环保、园艺、法律等多种学科专业知识,不仅工作质量好、工作效率高,而且由于人的素质高、修养好,眼界开阔,为生产结构调整、技术选择和决策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克服盲目性和无计划性,使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

  傅忠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文卫
   第A07版:浦东天地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上海三农服务热线
   第B03版:合作社
   第B04版:合作社·各地
   第B05版:合作社·解读
   第B06版:合作社·借鉴
   第B07版:农技推广
   第B08版:畜牧兽医
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俄收割工作完成近六成粮产量同比下降12.8%
“农超对接”怎样做?(选登六十八)
东方城乡报合作社·借鉴B06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12-08-30 2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