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三农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宜章探索投融资机制破解农业发展瓶颈
  湖南省宜章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2011年被列入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县。据调研,农业是宜章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部分,财政的“穷”现状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制约。近年来,宜章探索投融资机制,统分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引入新型农业金融产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形成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发挥杠杆作用

  “如今项目区农田集中连片,道路四通八达,机种机收已经成了主要作业方式。”宜章县一六镇石街头村党支部书记李俊生说。2011年,宜章县现代农业发展优质稻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村民插稻、收割、运输均使用现代农机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经营效益。李俊生介绍说,根据测算,2012年项目区每亩可增产100多公斤,村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59元。

  “中央现代农业资金只有400万元,不整合资金,是不可能完成这么大的项目的。”宜章县财政局长谭若龙算了一笔账,宜章县现代农业优质稻项目区共有示范面积0.27万亩,辐射面积1万亩,实际投资达4530多万元,除了中央现代农业资金,这个项目还整合了农机购置、土地整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10多类财政资金共2930万元,引导带动社会投入1200多万元。

  “整合涉农资金不是简单地把资金集中起来,而是有统有分。”谭若龙介绍说,宜章对涉农项目实行“四统四分”机制,即工作统一协调、规划统一制订、资金统一安排、管理统一规范,分清工作职责、分清申报项目、分类管理资金、分担管理责任,这样既可以整体推进,又可以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财政扶持资金只是杠杆作用,关键还要盘活民间存量资本,引导它们进入现代农业。”谭若龙认为,作为省级贫困县的宜章,完全依靠有限的财力发展现代农业肯定行不通。

  为此,宜章县财政设立了2000万元地方特色企业扶持引导资金和20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采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辐射带动开发模式,重点扶持农业优势产业,对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和省级农民合作组织示范社优先申报各类农业项目,对水稻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优先给予农机购置补贴,对品牌创建、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均进行财政奖励。

  据介绍,近三年来,宜章县财政累计整合部门涉农财政资金3.9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5.43亿元,共完成基础设施类项目1035个,产业开发类项目546个,农民因此人均年收入增收680元。2011年,宜章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41.9亿元,增长20%;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从2010年的1家增至现在的3家,涌现了“新元福”猪肉、“瑶益春”雪峰绿茶、“宜章脐橙”等多个知名品牌。

  ●引入新型涉农金融产品加大投入

  “如果没有银行给我提供的贷款,根本没法这么快进入生猪规模化、现代化养殖阶段。”杨柳水综合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邝二庆指着即将利用猪沼气发电的大型沼气工程说。

  “现在建个规范化猪场,每头母猪要1.5万元以上,资金短缺始终是农户发展现代化生猪养殖的一大障碍,特别是行情不好的时候,如果贷不到款,资金链很容易断裂。”宜章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副局长李德强认为资金紧缺是生猪养殖发展的突出瓶颈。为了缓解这一局面,经过协调,宜章农商银行、宜章长行村镇银行等宜章金融机构推出牲猪生产低息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创新型贷款业务,促进了生猪养殖的迅猛发展,2011年全县商品猪出栏73万头,90%销往粤港澳市场。

  据介绍,为了调动金融机构对扶持农业发展支持的积极性,宜章县还参股湖南省财政组建的农业发展担保公司,组建了宜章县置业担保公司,设立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基金、由县财政对扶持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等一系列措施。2011年,宜章县财政对宜章农商银行和县内的建行、邮政银行等3家支持“三农”力度大的金融机构奖励高达341.55万元。

  “根据涉农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具有时间急、额度小、批次多的特点,我们开发出适合涉农小微企业的‘雨露贷’系列金融产品。”据宜章农商银行总经理郑兴国介绍,自2011年3月后,宜章农商银行一年里累计发放“三农”贷款7.1247亿元。此外,宜章推出了“农户林权抵押贷款”、“信贷+保险贷款”和农户(或工商户)联保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仓储贷款等农村金融产品,借此缓解农业企业及农户贷款难题。

  据宜章县财政局副局长李水林介绍,宜章县正在摸索一种新的融资模式,2011年8月引进的新五丰郴州现代养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项目采用“公司+政府+担保+银行+保险+农户”六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成立新型担保公司为农户提供融资担保,农户从公司领养仔猪,出栏猪由公司回收。

  “这一项目加入了金融环节,使得农户投入资金量变小,能够充分的调动农户发展现代养殖业的积极性。”李水林说,这一项目占地面积约1000亩,年出栏生猪40多万头,超过目前宜章县年出栏生猪的一半。         陈文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沪郊经济
   第A04版:社会民生
   第A05版:党建之窗
   第A06版:科教卫生
   第A07版:文化体育
   第A08版:城镇建设
   第B01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B02版:一周信息
   第B03版:热点关注
   第B04版:专题调查
   第B05版:三农生活
   第B06版:市场资讯
   第B07版:言论观点
   第B08版:国际农业
湖南宜章探索投融资机制破解农业发展瓶颈
重庆累计发放231.5亿元“三权”抵押贷款
河南创新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破发展障碍还需担保机制再创新
山西贫困农民上半年增收减支
河北迁西做足“特”字文章 农业产业发展金秋飘红
广东推进农村宅基地抵押让集体资产“由虚变实”
东方城乡报三农生活B05湖南宜章探索投融资机制破解农业发展瓶颈 2012-08-21 2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