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警觉,联合国上周发布报告称,7月份世界食品价格上升6%,其中玉米价格变化最为显著。联合国还警告说,如果世界各国应对乏力,不排除会再度爆发类似于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
而在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玉米、大豆、小麦的价格最近三个月来分别上涨了30%-60%不等。银河期货首席宏观经济顾问付鹏判断,目前多头与空头双方已经陷入到了胶着状态,未来很可能维持在高位震荡的走势。
他说:“对于上涨,双方都心怀压力;同时也不可能跌下来,因为目前的干旱确实导致供应的削减。未来的格局可能就是在这种高位震荡下等待更多信息的指引,比如天气好转,或者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单产优良率出现小幅反弹,价格可能会回落一些,否则价格短期内还将维持在高位水平。”
目前国内豆油压榨基本采用美国大豆,因此美国旱灾直接导致国内豆油压榨的副产品——豆粕的价格快速上涨;与此同时,国内玉米价格受到东北地区病虫灾害消息影响,也跟随国际市场大势开始上涨。
由于玉米和豆粕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因此我国饲料价格也随之大幅上扬。河北大午集团饲料公司的客户经理介绍说:“豆粕价格上个月的时候是3800多一吨,现在涨到4200元左右一吨。”
饲料价格的上涨给下游养殖业带来巨大压力。胡基政是湖北省一家养猪大户,他介绍,在饲料中,豆粕比重占20%,玉米占60%左右,由于涨价,养殖成本涨了50%左右,养猪基本上都是保本或者亏损状态。在低迷的时候大家都在挺,有一部分可能很难挺住,以后就被淘汰了。
胡基政说,去年生猪行情好,养殖户手里攒了些钱,等这些资金消耗完,估计就撑不住了。这种情况在养鸡行业中更加普遍,河北一家养鸡场的经理说,由于利润被严重压缩,现在很多养鸡场干脆停产,观望行情变化。
与养殖业成本不断上涨相悖的是,我国市场上的猪肉、鸡肉价格却一直在低位徘徊。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8月上旬,全国猪肉价格持平,而鸡肉价格都却出现了0.1%到0.3%的降幅。在养殖户不断停产、供应不断减少的背景下,这种低价格还能维持多久?成本上涨何时会传导向终端市场?又是否会带来通胀抬头?
中华肉业网总编何中华认为,当前的这种低价格并不会持续很久,他以生猪生产为例,成本上涨的压力近期就会在终端市场体现出来。在我国的CPI统计中,食品价格是所占权重最大的一块。不少人担心,随着今后猪肉、鸡肉价格的上涨,CPI也会告别前期不断走低的趋势,再次抬头。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由于下半年翘尾因素将大幅减弱,再加上食品价格上涨,CPI在四季度会有所抬头,但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干预下并不会太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