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走访一些乡镇学校过程中,听得较多的老师反映,就是不少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关心不够,有的甚至到了“撒手”的地步,这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品行和健康成长,令学校和老师十分担忧。
这些农村家庭有的是父母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即使回家也少有关心;有的是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模糊,只认为孩子读书后一切教育都是学校和老师的,父母无啥责任,这都是极其错误的。殊不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家庭教育既是监护人父母的法定责任又是应尽的义务,怎能撂下不管呢?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指在家庭中,家长(首要是父母)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功能,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学校固然是孩子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老师也负有开启孩子美好心灵、积极健康思维的重要责任;但是,仅凭学校和老师的努力还是不够的。有专家论证,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性格往往孤僻,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遇到困难更容易放弃。所以,老师呼吁加强农村少儿家庭教育,在“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下,让农村家长在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孩子和他(她)们的教育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