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3月,李芳第一次踏进规划中的“书院人家”——书院镇洋溢村,当时这里是一片残垣断瓦、杂草丛生、泥泞不堪的地方,按照董事长的计划,一个占地207亩的标准化农家乐旅游基地筹建工期只有55天。为了解农家乐建设的情况,李芳一人赴浙江考察,3天体验了12家农庄,并将这些农庄的模式、经营特色和观察思考整理成笔记。心中有了底,李芳带领员工们投入紧张的建设中。
经过了55天的艰苦奋斗,13幢农家楼修缮完毕,5000多平方的采摘园,2座江南风格的小桥,一座猪文化展示馆和一座农耕文化展示馆,280个餐位的农家餐馆。“书院人家”奇迹般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书院人家”一亮相就受到游客的追捧。随着客流的增加,“书院人家”不断完善,增设了客房140余间,餐位增加至近600位,会务中心、休闲中心等一应俱全;还开设了世博源分店,登上“上海农业旅游重点推荐单位”光荣榜,成为“2010上海世博观光农园”、“浦东文明农园”。
开园初,服务员大多是附近的村妇阿婆,李芳请来专业人员开展培训,训练服务人员的标准站姿、规范服务用语、操作技能和接待礼仪。“书院人家”开辟了自己的菜园,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健康。
李芳还动足脑筋,想办法把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浦东本土文化糅进农家乐。踏进书院人家,一幢幢修缮如旧的浦东老宅,错落有致;织布机、水井、舂米机、踏水车等让游客亲身体验农耕文化。2014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国学堂书院基地在“书院人家”正式成立,复旦大学的教授、学者经常在此开坛论道。不仅如此,“书院人家”还与文化部门牵手,建立了一个近500平米的乡村图书馆。
李芳说:“在我最美的青春年华里,我选择了建设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事业,9年里,我与农庄共成长,打造了一个美丽的乡村旅游地,塑造了书院人家的品牌,我的青春无怨无悔!” 通讯员 陈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