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
“转型”渔民、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被村民们称为“的的刮刮”的好书记,本期《村事》特刊秉承既定的办刊宗旨,聚焦乡村,聚焦村民,聚焦村官,努力用村民喜欢的方式讲好村里的故事。
村事繁琐、村事细微、村事具体,村事离不开村民的油盐酱醋、衣食住行,但村事桩桩件件和老百姓的居家日子密切相关。繁琐和具体的村事中折射出的却是社会治理的大课题。说到底,基层事是否办好,老百姓感受是否舒畅,事关改革的发展全局。韩正同志一再强调,“上海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发展起点上,肩负着更加繁重的稳定任务,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解决基层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金山渔民之家“上岸不离海”的成功“转型”是上海渔民乃至上海农民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把握机遇寻求发家致富之路的一个缩影,这种蕴涵在上海农民血液之中特有的踏实勤劳和聪慧精明,与城市变化的节奏和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自然契合和合拍,是新时期新型农民群体形成的重要成因,更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契合和合拍正以家族延续的方式在新一代中凸现出时代的价值取向;同样,毕业于上外日语系的女大学生村官辞去外资企业“回归”老家,“跟在女村主任屁股后面跑青保、妇女、卫生条线”的酸甜苦辣,让她由衷地树立和坚定了要“摆平”村里的各种矛盾,做一名优秀村官的信心和决心。而连任19年村书记的申惠芳,其处理村务的本领和绝招则可以成为那些大学生村官生动和鲜活的读本和教材。
基层有成功的创新,村里有鲜活的人物,村里的故事耐人寻味,《村事》将继续坚持办刊宗旨,用村民喜欢的方式讲好村里的故事。
〉〉〉B1—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