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现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日本跨国粮商潜伏30年~~~
日本跨国粮商潜伏30年~~~
日本跨国粮商潜伏30年~~~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本跨国粮商潜伏30年
控制中国近两成大豆进口
  在过去约30年的时间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Marubeni,下称“丸红”)、全农(ZEN-NOH,全称为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等跨国粮商,在国际粮食市场后来居上,实力直逼传统的ABCD(ADM、Bunge、Cargill、Louis Dreyfus)四大跨国粮商。丸红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的6300万吨大豆进口量中,该公司的销售量达到1200万吨,占据19%的份额。

  弹丸之地成就跨国粮商

  2012年,丸红出资3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谷物及能源交易商Gavilon Holdings的全部股权,收购后丸红一年的大豆和玉米等谷物经营量将超过5000万吨,超越ADM、Bunge、Louis Dreyfus,规模仅次于全球最大的Cargill。

  以国土面积计算,不到40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只能算作弹丸小国,但是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粮食生产大国中国。

  2013年,中国粮食自给率在90%左右,但是全年大米出口量47.84万吨,玉米出口量7.76万吨,尽管是全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对国际大豆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与中国相比,日本粮食自给率几乎“无颜见人”,整体的粮油自给率只有40%左右,饲料几乎全部从海外进口。不过几大日本跨国粮商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却让中国公司望尘莫及。

  2012财年,不算Gavilon Holdings,丸红的谷物事业每年经销量高达2500万吨,高居日本综合商社之首,经销量规模位居世界五大谷物巨头之后。

  全农每年船运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产品总量达到约1200万吨,每年经全农之手出口的玉米、大豆、高粱总数达到1100万吨,是中国全国出口量的约20倍。

  日本粮商的崛起之道

  生产的粮食还不够本土吃的日本粮商,是怎样在国际市场上风生水起的?

  日本公司很早就意识到了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日本的粮食几乎都依靠海外进口,80%左右的饲料原料要靠进口解决。保证本国粮食的稳定供应,是日本粮商要解决的头号问题。

  1970年,全农参股的CGB公司在美国粮食主产区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成立,当时只有3名职员。今天,CGB公司在全球有95个分支机构、超过1500名职员,业务领域包括向农户提供金融和风险管理服务,购买、存储、销售和运输农作物。

  除了CGB公司,全农在美国还设立了全农谷物公司,建设并且加强玉米船运的基础设施,同时全农在美国西海岸,还与美国最大的农业合作组织CHS合作建立了一套谷物采购和出口的系统。

  在美国之外,全农与阿根廷的ACA(供应玉米、大麦、高粱等)、巴西的COAMO(供应大豆、玉米)、澳大利亚的CBH(供应大麦、小麦、高粱、牧草等)和欧洲的INVIVO(玉米、大麦、小麦、甜菜等)等海外农业合作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样全农在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以及世界主要的粮食产区南美洲、欧洲、澳洲都建立了自己的粮食收购和仓储物流体系,不仅能买到粮食,也能运出去,从而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粮食的跨国流动。

  丸红在国际粮食市场走过的路与全农相似。

  丸红旗下的哥伦比亚谷物公司,1978年于美国波特兰公司具有100万吨的谷物处理能力,使其在美国西北部沿太平洋地区的谷物市场成为领导者之一。

  现在,他们通过收购美国的FGDI公司,拓展到更东部的大豆、玉米产区。

  而对Gavilon Holdings的收购,使丸红如虎添翼。丸红获得了该公司在全美拥有的约140个谷物收购点,以及该公司在巴西、澳洲、乌克兰等美国以外的主要产地配备的基地。

  胡军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浦东天地
   第A04版:专版
   第B01版:村事
   第B02版:村事·乡里乡亲过日子
   第B03版:村事·村里来了大学生
   第B04版:村事·村干部的田坎情
   第T01版:三农大参考
   第T02版:言论
   第T03版:现象
   第T04版:聚焦
   第T06版:记忆
   第T07版:趋势
   第T08版:视觉
生猪养殖一年消耗一亿人口粮
控制中国近两成大豆进口
中国粮商学什么?
东方城乡报现象T03控制中国近两成大豆进口 2014-04-24 2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