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传统的种桃灌溉模式采用漫灌方式,施肥“毛估估”,浪费又不利环保,能不能采用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最近,浦东新区大团镇桃农盛新华与上海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展高效智能桃树栽培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探索。
今夏上海地区出现了百年罕见的高温干旱,对桃子生产影响不小。桃子属于旱地植物,因此没有像水稻田一样的电管站灌溉设施。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盛新华和村里桃农们都采取了抗旱措施,有的购买了小水泵,采用漫灌方式抗旱;有的采取人工抗旱措施,很落后很辛苦。所以,盛新华有了利用滴灌技术栽培水蜜桃实验的想法。他与市、区农业科技部门取得了联系,在他们的帮助下,将现代农业科技——高效智能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运用到桃树栽培上。
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博士王运圣介绍,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综合管理措施,是采用滴灌节水技术和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水肥滴灌精准控制,采用的灌溉形式主要是滴灌和微喷,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高效、优质、环保等优点。该技术有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水蜜桃的两种滴灌系统,包括微灌施肥技术、节水型地面灌溉施肥技术、大棚滴灌施肥技术等,可节水50%,省肥28%,节省人工50%,果品增产15%以上,品质明显改善。
50多岁的盛新华是一位善于钻研创新的种桃能手,2007年初夏持续阴雨天气造成露地栽培水蜜桃自然落果,损失较大。于是,他在市、区农业科技部门的支持下进行棚栽水蜜桃试验。经过5年刻苦钻研,采用大棚设施栽培水蜜桃获得成功,他发明的桃树大棚获得国家专利。他说,随着市场竞争和农资、用工成本上涨等,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桃子生产增收节支显得更迫切。这是他探索科技种桃的第二次创业,他将全力以赴,走出一条节水、节肥、省工、高效、环保的种桃新路。目前,高效智能果树栽培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的课题可行性报告已经完成,将在大团镇盛亮果蔬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建立120亩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设施。这将是浦东地区首个运用于桃子生产的高效智能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