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金汇镇18个村、5个居委会都已成立了议事中心,共有成员255名,其中党员172名,群众83名,聘请顾问67名,共收集意见建议861条,召开议事会议128次,讨论议题132个,已解决议题108个,24个议题正在解决之中。村书记们说:议事中心就是我们村里的“智囊团”,是我们村两委决策的好参谋、好帮手。议事中心成员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小村里的大“议员”。目前,奉贤已在全区推广金汇镇的做法。
□记者 卢连明
“村干部一碗水没有端平,村里是否在搞‘一村两制’?”听到面丈村村民这一意见,村党总支书记王东感到非常委屈。他告诉记者,如今的梁典村是原梁典村和面丈村合并建立的。今年初,由于企业的支持,村里决定先把白色路面铺设到部分村民住宅,而这些村民又集中在梁典村,面丈村的村民不免心生嘀咕。为此王东马上召集村民议事中心开会,具体说明了情况,并认真听取村民议事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村两委班子最后决定自筹资金100多万元,把面丈村村民户户通白色路面列入工作计划,经过村干部和村民议事代表的广泛宣传后,笼罩在面丈村村民心头的疑云终于被驱散了。
【启示】
一条不成文规定说明了什么?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矛盾也不断集中显现。2010年底,在推进南桥大型居住社区动迁工作中,该镇行前村18户动迁区域外的村民提出解决镇保的要求,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但村民认为村两委干部在有意偏袒,并扬言要到市、区两级部门上访。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村党总支部邀请部分村老干部、老党员和威信高的村民代表召开会议。会上,党总支部书记就18户村民的镇保问题组织大家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动迁区域外村民要求解决镇保的诉求没有政策依据,不应该予以支持,并主动协助村两委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终,18户村民认识到了诉求的不合理,承诺不再上访,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成功处置在了萌芽状态。行前村党总支尝到甜头后,随之立下了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涉及村里土地承包、道路修建、资金使用等事项,村两委在作出决策前,都要先召集村民代表进行商议。
走进新强村二楼会议室,一眼便见墙上的村民议事中心成员的名单、照片及议事制度。村党总支书记赵水良对成立村(居)民议事中心的重要性也有深刻的体会。他对记者说,以前村里每年都为村民办实事,可村民仍有不少意见。在2009年的换届选举时村干部得票率没有达到理想程度。去年初,该村作为村(居)议事中心的试点村,每次遇重要决策或重大财务支出事项,都要召开村民议事会,主动接受监督甚至质询。通过监督委员会按月对村集体预算执行、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公益福利等财务事项进行审查。老百姓对于村党总支的“让每件决策都能在阳光下执行,让每项支出都能花在老百姓信得过的地方”的承诺由半信半疑变为深信不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对上级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规定和村里的重要事项,通过村干部和村民议事中心成员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解释,从而村民对村里的猜疑少了,理解和支持多了,关系更加融洽了。在去年7月的换届选举中,村干部得票率上升至95%到98%。
【效果】
在哪些方面发挥参谋帮手作用?
“村民议事中心是村里开展工作的好参谋和好帮手。”记者每到一个村采访,听到的几乎是所有村党总支书记一致的感受和呼声。那么,议事中心在哪些方面较好发挥了参谋帮手作用?
墩头村在建的农家会所因国家出台“双违”管理新规而被迫停工,有村民就是否可以边开工边补办有关手续以加快农家会所建设步伐提交议案,在议事会议上,多数成员坚持必须办妥手续,不能触碰政策红线,以多数票反对的形式否定议案。资福村在处置村两间闲置厂房时,对如何处置和在具体转制金额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议事中心多次组织召开由村民代表、企业当事人、镇相关部门同志参加的听证会,就转制金额进行集体商议,最终使闲置厂房转制金额增值60万元。整个议事过程公开透明,决策程序科学民主,处理结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白沙村李家3组的70多亩鱼塘,原来属于集体所有,出租给外来养殖户养鱼。2010年土地确权后,村民提出提高租金,若养殖户不同意他们就无偿收回鱼塘,矛盾的焦点最终都指向了村委会。村委会把这件事交办给议事中心,请议事中心商议提出一个解决办法。议事中心成员在接到议题后,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并多次召开议事会进行讨论,在平衡养殖户和村民的利益后,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村民和养殖户都欣然接受,圆满解决了此事。
村民议事中心就是这样针对某个难点问题,通过充分讨论,集思广益,集聚了党员群众的智慧,村两委班子制定发展规划时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了失误和被动,干部、群众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促进本辖区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集中了民智,提高了村(居)两委班子决策的科学性。
村民议事中心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照多数人的意见办事,杜绝了一言堂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了让老百姓说话、让农民当家作主,从而凝聚了民心,激发了参加村(居)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每年年底,新强村都会对本村70周岁以上老人按户发放慰问金,2012年,有许多农户向村委会反映,本村失独老人比重较大,由于失去独生子女,很多老年夫妇面临无人照料的困境,建议将分配方案由落实到户改为落实到人,扩大救助的范围。如果按照落实到人进行发放,去年的补助发放金将增加到36000元,比上年增加近一倍。由于慰问金的发放直接涉及到村集体资产的支配使用,议事中心成员深入联系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在走访中,新强4组的夏明章的话代表了很多老百姓的心声:“我们赞成为老人增加补助,但是议事中心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最后,村民议事中心根据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建议慰问金发放采取既扩大补助覆盖面,又合理配置资金的做法,赢得了村民的好评。
金汇镇村(居)民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的成立,还为干群经常性交流和村民参与管理开辟了新渠道,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通过群众质询、群众问干部答,让群众真正成为主人。干部与老百姓的距离拉近了,群众对干部工作猜疑少了支持多了,干群关系更融洽更密切了。
资福村在村集体企业转制过程中,议事中心和监督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并根据评估价格、评估标准、承包人对当地村的贡献度等综合条件,共同商议确认转让价格,做到了阳光透明。新强村自推行议事中心后,每次遇重要决策或重大财务支出事项,都要召开村民议事会,主动接受监督甚至质疑,从而增加群众的信任度和认同感。“村民群众的意见少了,我们忙点累点也是开心的。”村党总支书记赵水良说。
【经验】
放大议事平台效应靠什么?
“村(居)民议事中心既是让村民发表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的平台,又是党政组织和干部实现联系服务群众的一个载体。各村(居)委都是精心挑选议事中心成员、确定议题、规范议程、落实议效,积极开展工作,努力使议事中心的作用和效应最大化。”这是该镇党委领导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
挑选“想议事、会议事、议成事”的成为“议员”。议事中心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有一批“想议事、会议事、并且能议成事”的议事会组成人员。该镇在村居党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组织群众进行广泛推荐,重点在村(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骨干中,推荐产生一批在群众中威望较高、有高度责任心的、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相当工作能力的村(居)民作为议事中心成员,每个议事中心成员一般在10-15人,村(居)党组织书记兼任议事中心主任,从而形成一个精干高效的协商议事团队。
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议题”。建立议事中心成员定点接访和走访制度,并组织议事中心成员通过参与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走访、党员活动日、“三带三百三问”大走访等,深入村组、楼组,广泛联系群众,了解群众诉求,梳理形成议题。村两委不定期将一些涉及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征用、宅基地置换、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交给议事中心讨论商议,听取意见建议。中心成员还结合村居发展实际,研究梳理形成议题,组织开展商议。
针对不同议题规范“议程”。该镇规定,议事会必须有四分之三以上成员到会方可召开,主要程序为:通报议题,议题提出人对议题进行说明,议事中心成员讨论并充分发表意见。对由10人以上村居民联名提出的议题,通过提出议题的村居民代表列席会议。对专业性较强的议题,邀请上级专业部门召开听证会,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群众认同度。议事过程中,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议事中心顾问以及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可以应邀列席,共同参与议事,并监督议事全过程。议事会形成的决议事项需经与会成员四分之三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通过多种途径促使议题落地见效。该镇要求,议事中心需在形成决议后的两天内将决议提交村委会,并同步通过村务公开栏、农信机、村民小组长会议、设立意见箱、调查走访等形式将议事决定推进情况向村民宣传通报,主动接受村居民评议。对涉及一般问题和矛盾的决议,由议事中心成员通过走访联系村民,予以落实;对涉及较复杂问题和矛盾的决议,由村居两委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作出工作部署;对涉及重大事项的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对决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其真正“落地见效”。推行议事中心以来,全镇已有10多起疑难信访事项通过商议得到了圆满解决,把信访的第一道防火墙建立在基层,真正做到了一般矛盾不出组,较大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不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