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一苇
近日,2025年上海市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驾驶操作员(拖拉机驾驶员)决赛在松江区举办。本次大赛是对全市农机手技能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激发农机手钻研技术、提升技能的热情,助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
经过5天的系统培训及初赛选拔,在全市11支队伍100多名选手中,32名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决赛现场气氛紧张热烈,选手们需要抓住有限时间,熟练操作拖拉机在指定场内进行移库、农具挂接与模拟耕地,流畅驾驶联合收割机在复杂路线中完成高精度的挂圈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融入了智能化元素,首次引入智能诊断仪,考验选手们能否运用智能检测终端,快速读取数据、精准判断故障。“机器在换代,设备越来越智能,操作人员一定要提升。”1996年出生、来自崇明云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徐中澈感慨道。他是本次大赛中最年轻的选手,也是农机手从“手艺人”向“技术流”转型的一个缩影。
精彩竞技的背后,是“培训—认定—竞赛—成长”闭环式农机技能人才培育体系的支撑。第一环广泛培训,市、区两级农机部门开展了各类农机培训,内容覆盖蔬菜机械化、无人机植保等领域。第二环专业认定,为培训合格者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通道,确保人才培养有的放矢、学以致用。第三环以赛促训,举办高水平市级竞赛,选拔顶尖选手送往“国赛”平台,并组建集训队开展赛前封闭训练,精进农机技能。2024年上海代表队在第六届全国大赛中斩获农机类个人第二、第三名,印证了上海“链式”培育模式的成效。第四环职业成长,本市农机手在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一批选手获评“全国农业技术能手”,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职业道路。光明农业发展集团上农种植业中心的陈云杰便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市农业农村委农业机械和智能装备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多次参加市赛、国赛屡获佳绩,让陈云杰从普通农机手成长为技术骨干,并转型为“既会开又能修还可以教”的导师。
“我们不仅是在办赛,更是在构建一个从田间到赛场、从操作到管理、从传统到智能的农机人才培育体系。”市农业农村委干部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与相关市级部门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形成更有效的联动,为农业技能人才搭建赋能平台和成长舞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