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兔妹子的快乐人生

  口述:阿东 文字:施卫国

  情事

  倾诉与聆听,都市与乡村的情感故事。请勿对号入座。(图文无关)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自己选择的,有的人虽然默默无闻,但由于三观正确、勤勤恳恳,靠双手创造财富,同样会活出快乐、精彩的人生,我的兔妹子就是这样的人。

  ◆兔妹子的奶名叫小兔,因为她属兔子又性格温和,长得漂亮人见人爱,父母和街坊邻居觉得叫着顺口,就这样叫开了。至于她的大名很少有人提起。兔妹子并非是我的亲妹妹,我们的交往却一路真诚,一路延续。

  我和兔妹子相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我从上海市区调到崇明农场机关工作。在组织全场青工轮训过程中,从基层借调一批辅导员帮助管理班级。其中一位叫香菊的年轻女子,活泼靓丽,能歌善舞,工作认真负责,在十多名辅导员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即使轮训结束后我们还有联系。

  香菊的父母住在一幢两层老旧楼房底层。有时我下基层时偶而会弯到他们家,她的母亲很善良,看到来人脸上总是挂着笑,让人感到特别亲切,老妈妈喜欢拉家常。我了解到她家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香菊老大,下面分别是香雅、燕菊、小兔,最小的是儿子。老妈妈如数家珍地介绍她五个子女成家后的情况,他们个个很孝顺,不忘常回家看看我们。当谈到小女儿时老人眼睛里闪着泪光。她说那时生活艰苦,即使国营农场职工有工资拿但也少得可怜,两口子养活一大家子很难。于是含泪把最小的女儿送给距农场四五里路外的一个农民家里。当时崇明人在领养小孩时,收养人家往往不愿意让养子女与亲生父母再有来往,怕一去不复返。但那家养父母很开明,没有死守这个规矩,所以两家常有来往。我对这个小兔妹子感到好奇。

  有一天香菊打电话给我,告诉我他们一大家子要去小兔妹妹家聚会,问我能否跟她一起去,我没有半点犹豫当即答应下来。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骑着自行车随香菊和她的儿子往兔妹子家出发,不一会儿就到了。兔妹子家就在林场(后来改造为森林公园)南边的一个村子里,她家后边是一条未名河,河上有条高高的木桥,走过木桥往左转三十米左右,有两间砖木结构的朝南房子,白墙红瓦显得十分清净。房前屋后种满了青枝绿叶的农家菜,东西北三面墙脚边种上了些许花花草草,看得出这家的主人是一对勤劳的年轻农民。

  兔妹子和她的丈夫志福出来迎接,我第一次和他们见面。给我的印象是女主人青春靓丽,和上面三个姐姐几乎像一个模板中刻出来的,只不过在农村生活和劳动的日晒雨淋中,小兔的脸有点黛黑,却有一种潜在的美丽。她大大方方地叫我大哥,这让我十分受用。我说兔妹子打扰了,她直摇手咯咯笑出了声。

  兔妹子的丈夫志福高高的个子,一脸的忠厚。他话不多一切跟着妻子的节奏行事,一副妻唱夫随的画面。那天场面很热闹,兔妹子忙里忙外。我仔细看着她家两间瓦房里没有多少值钱的家当,有点寒酸相,但他们白手起家很不容易。

  不久,我调到了森林公园东边的棉纺织厂工作,离兔妹子家很近,骑自行车只需十分钟时间。有一天下班后,我在厂食堂里吃了晚饭,骑车到了他们家。那天兔妹子夫妇刚从承包地里干完活回来,立即放下工具淘米做饭,兔妹子热情有加,要志福去买点罐头荤菜和米酒招待我。我告诉他们已经吃过晚饭,让他们不必忙乎。兔妹子板着脸说:“哥,你不要骗我噢!乡下人直爽有啥吃啥,如果骗小妹当心跟你急。”

  他们边吃饭边跟我聊天。兔妹子的丈夫志福有兄弟两个,全靠他娘抚养成人。兔妹子的婆婆,个子高高一个典型的农村大妈,看到我去热情打招呼,还时不时拉几句家常。在言语中她为有个既漂亮又勤劳的媳妇感到自豪。

  兔妹子的生活虽然清苦淡泊,但小夫妻俩心理素质超强,他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认为只要勤恳劳动,小家庭一定会越来越好。后来我每隔一段时间去看他们,都发觉总有一些变化,家里的设施也渐渐多了起来。我一直默默地想尽力为他们做点什么。我对兔妹子的牵挂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巧合。

  兔妹子的养父母家住在我乡下老家不远,只隔一条旭升河。我上初中时经常被老爹差遣到小河南边的下伸店里买油盐酱醋。到下伸店要经过一条长长的电灌泥路,兔妹子的养父家就住在电灌西边的朝东房子里。他的养父叫天庆,一个个子不高脸白白的农村汉子,他为人和善。我们都喊他天庆伯伯。有一次我在店里碰到他,见他右手拿着东西,左手拉着一个头上用粉红蝴蝶结扎着羊角辫子的小女孩。天庆伯伯指着我对女儿说,快叫哥哥,果然那女孩甜甜地叫了我。沧海桑田、白驹过隙,那小女孩已经成为了家庭主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场企业对招收农村劳动力有限度地放开了。人多了需要挑选,不少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时兔妹子找到了我。她说:“哥,我想让志福到橡胶二厂去工作。”我说:“他不是已经报名了嘛?”兔妹子说:“报名的人太多了,报了也轮不上,所以来找哥帮忙。”我放下手里的工作,立刻去隔壁的厂里找厂长老葛。老葛当年在机关担任工业科长时和我很熟,并且和我住在一个居民小区。老葛厂长一口答应优先考虑。就这样志福成了厂里的合同工,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他干活卖力不怕吃苦,收入比同时进厂的合同工要多。对兔妹子家庭条件的改善,我尽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由于志福为人诚恳,所以受到同事和领导的信任。后来厂里零星招工时,他把兔妹子也弄到了那个厂工作。兔妹子自豪地告诉我:“哥,志福现在头子活络了,他给车间主任一讲我就去了。不过,我绝不会忘记哥你给我们引的路。”

  我对兔妹子最钦佩的是,她和丈夫知道自己的定位,心中有阳光,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他们虽然都到了工厂里做工,但村里的承包地也没有放弃,这样家庭的收入直线上升。而且兔妹子还能经常与农场里的姐弟和母亲团聚,人显得越来越年轻。

  我抽空时会去他们家探望他们,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可兔妹子总是回答我没有。

  那条清澈的未名河上木桥已经变成了水泥桥。在那河岸边老房子的地基上,一幢两层小楼拔地而起。楼房的房间中现代化的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兔妹子的家大大变了样。

  ◆转眼间,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制,农场所属的工厂出现了技术改造落后,产品积压,难以打开市场连年亏损的局面,只能走关闭转制,工人下岗分流的路。兔妹子夫妻俩也离开了厂里。志福因为人缘好肯吃苦又学到了技术,被聘请到了已经转为民营企业的小橡胶厂当技术工人。虽然离家远点,但好在有了电瓶车,收入仍然很可观。兔妹子回到了村里,正好儿子已经考到了县城里的重点高中读书,天天乘公交车上下学,家里需要有人料理。还有承包地和自留地要兼顾,兔妹子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我也下岗到了市区安家。很少回崇明老家,也和兔妹子断了联系。我只能从别人的片言只语中了解兔妹子的情况。

  终于有一天,我在老乡那里拿到了兔妹子的联系方式。我与她又建立了微信联系。她在微信中第一句话就是:“哥,你在哪里呀?我到处打听你的消息。”我说:“兔妹子,是哥失礼了,但是我也有苦衷,一个国营大厂的中层干部,一下子下岗买断工龄,我到处找工作。去工地没力气,到厂里没有技术到处碰壁,一时很苦闷。后来转变了观念,才找了一份在市级社团组织的编辑工作,以致退休后还能继续留用。”哪知她爽朗地说:“你们做干部的下岗就很难适应,不像我和志福,反正到东到西只要不怕吃苦都能挣到钱,生活不会差到哪里去。”她的话让我感到汗颜。

  从此以后我们经常联系不断,每逢节日还互相发个问候图片。我觉得兔妹子没有走远,还像在我的身边一样。后来她告诉我,她已经拿到农保退休金,经常参加村里镇里的文娱演出。有时还拍拍小视频,她把在镇里、村里演出照片,尤其是她穿古装戏服演唱越剧的小视频,让我百看不厌。后来志福也退休拿到了城镇职工养老金。退休后还被农场的另一个小厂继续聘用,等于有了双份收入。

  花博会后,因为兔妹家离森林公园近,做工的机会增多了。兔妹子到花博展区的多个旅游景点打工,有了不错的收入。

  去年十月上旬,我到崇明办事,顺道去花博展区景点参观,发现这里增加了不少休闲观光项目。我沿着国防公路南边从东往西走,每一个景点都不愿错过。我给兔妹子打了电话,问她在哪个景点,她告诉我了景点名称。她说志福现在也和她在同一个景点打工。不过刚刚老板派他出去办事,恐怕见不到哥。我走到景点门口,“自然卷卷牧野”几个大字在秋阳下闪闪发光。从大门口望去,一群大大小小的绵羊在草地上奔跑。这是蒙古老板开发的特色景点。我正要跨进大门,一辆摩托车在我身边停下,原来志福驾车刚出半里路车子没汽油了,他只好回来加油。他拉着我来到兔妹子的咖啡厅。等兔妹子忙完,看到我,笑嘻嘻地说,哥快坐下喝杯热咖啡!我喝着热咖啡,心里百感交集。

  几年不见,兔妹子还是那么有风韵。红裙子,像火焰一样在微风中飘荡,一条辫子随着说话声往左右摆动。她告诉我,她儿子大学毕业后考进了崇明的事业单位,媳妇也有稳定的工作,如今孙女已经上了高中,儿子一家住在南门。我为兔妹子的快乐人生而由衷地高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关注
   第03版:动态
   第04版:倾诉
   第05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06版:新主体
   第07版:农技
   第08版:治理
兔妹子的快乐人生
东方城乡报倾诉04兔妹子的快乐人生 2025-04-24 2 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