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超音
我们最多记住一百个春节,再往前得去问老祖宗。
上古时代中原就已出现类似过年的活动,初始只是为了祈年祭祀而团聚团拜,后逐步丰富,增添了扫尘、守岁、贴福、燃放爆竹等传统与习俗,延续至今。
史志记载,南汇新场一千年前就有先民活动,他们大都是盐工和渔民,是随宋室南渡来到东海边上的中原人。他们一年到头在滩涂上煮盐,或下海打渔,疲于生计,但必然会在过年的时候打个牙祭松弛一下,不一定能吃到肉,但一定会有鱼。海水东去,海岸东扩,盐工和渔民一再东迁。他们成为成陆之地最早的先民,却如浮萍,被水左右而去。传宗接代要有根基,老挪地老漂泊没法安顿后代。
听说岱山那里仍有盐场,我没去过,不知如今的盐工会是哪儿人。我曾与几位东海的渔民攀谈过,他们的船队里都是中原人,家在河南。内陆人能驾驭大海,只有一种解释:他们的祖先干的就是这个。
恢复高考时,我曾在南汇教师进修学校听一位冯姓老师讲授政治,不知怎么他竟扯上了南汇方言,一讲收不住,对比了许多两地相同的语言,他认为南汇方言源自中原语言文化。譬如河南人叫父亲“大”,南汇人叫父亲的父亲“大大”。用语习惯会受那么大影响,一些中原的传统习俗承继下来也就不奇怪了。
新场人家现在过年仍然保留着祭祀、守岁、贴福等千年习俗,是不是先民首传,没有记载,知道这是中华传统即可。
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好像只有过年了饭桌上才会看到肉糜,那会儿让人兴奋的是能放开肚皮吃几顿。其实桌上并没有几个菜,开荤就行。待到自己当家了,每个春节也都要小结一下,主要也是在餐桌上体现一把,压岁包当然越变越厚,尽可能浓聚欢愉。这些年有些变化,吃在其次了,重头戏是聚,家庭成员最好全都聚齐。春节的味道我们叫“年味”,年味是最具烟火气的。家庭亲情是一道美味的菜,总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滋味;家人亲情是最坚固的依靠,无与伦比……人间赞歌春节时最悦耳动听。
一千年后的南汇新场已成为历史文化名镇,古镇风貌原汁原味,每个春节年味如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