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 记者 王平
基层治理是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活力源泉。近年来,浦东新区书院镇新欣居民区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意导向、联建共创为抓手,创新探索和尝试运用“1+2+3+X”工作机制,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激发社区治理活力,与居民共治共享,小区经历了从破到新、从无到有的“蝶变”。
坚持党建引领
聚合“三支力量”
小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最前沿。为充分发挥居民区党支部在小区治理中的核心和引领作用,新欣居委通过走访党员,摸清底数,优化治理单元,让小区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拧成“一股绳”,并针对不同党员特点,探索分类管理,让党员亮身份、做表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对党建联建单位党员,则成立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环境治理、政策宣传、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成立自治小组,提升管理效能,居民区党支部通过发布《志愿者召集令》,以“群众威望高、服务意识强”为原则,从小区党员、居民中推选出骨干成员成立自治团队,通过收集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制定管理方案,全面激发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居委还建立楼栋管理模式,畅通交流平台,积极探索“1+N”楼栋管理模式,从每栋楼中选出1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员或居民作为楼栋长,将有能力、热心的居民选为居民代表,进一步实现社区与居民“零距离”。
“问计于民”
搭建“1+2+3+X”体系
新欣居民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做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暖心人。搭建“1+2+3+X”体系,即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组建了一支由党支部、施工方、物业等参与的联动群,全面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化解民生诉求,并依托“红色小管家”“自治管家”等人员组成的小区治理团队和“红色议事厅”党群服务阵地,着力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民有呼我有应,当好群众贴心管家。”新欣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瞿妹说,去年以来,居民党支部积极解决居民们急难愁盼问题,包括屋顶太阳能老旧、管线乱、外墙脱落等8项难点问题,确保哪里不行改哪里、缺什么就补什么。例如对小区内35栋老旧小区住宅楼主体和小区环境、道路、电气、供排水、配套设施等基础设施改造期间,居委工作人员多次深入老旧小区开展入户走访,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现场提出解决对策,讲解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提醒居民群众在施工期间注意安全。
发挥居民带头作用
激发自治活力
“以前车位紧张,回来晚了就很难在小区里找到停车位,自从装了道闸后,停车变得容易多了。”在新欣芙蓉小区,不少业主都在点赞新安装的车辆识别系统,实现了车辆进出智能化管理。芙蓉小区是敞开式的老旧小区,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外来车辆“钻”到小区内,给居民停车带来许多困扰。为此,就有居民向楼栋长及居民代表、党小组长提出安装行车道闸以改善小区停车问题的建议。于是,新欣居委组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就是否安装道闸征询居民意见。经多次商议,最终居民们一致同意安装停车道闸,并自筹费用安装智能道闸,让长期困扰居民的车辆乱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为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新欣居委充分发挥居民带头作用,楼宇自治管家通过微信、上门走访等线上线下的方式收集意见,梳理出小区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意见梳理清单,逐条协商议事,商量治理举措,由居民区党组织牵头,党员代表、居民骨干、社区网格员参与小区“议事亭”的形式,整合资源力量,出资出力出点子,整合共建力量,联合多方资源,让小区环境从“乱”到“净”,实现小区“颜值”“气质”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