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
岳母家住东滩一个村落。她今年七十有六,身体不错,除了有点腰椎盘突出外,其它没啥毛病。在家里,她什么活都干,烧饭、摘菜、自留地农活、收拾家务、宅前屋后打扫卫生等。前些年,家里还养着几十只鸡鸭,她天天精心喂食照料,使这些家畜个个充满精神头。我们每次来,都能分享到这村野美食。
“五棚”整治后,她就不养了。岳母空闲喜欢绣十字绣。家中厅堂挂着的那幅“家和万事兴”便是她的作品。每每有人到家来,都会夸赞她绣得好。七十好几的人,眼不花耳不聋,绣画一点都不输年轻人。我问岳母:“你绣画有人教吗?”她说:“自学的。”“那你前后一共绣了多少幅?”“至少一二十幅吧。”
那天双休日,我和妻子驱车四五十公里看望岳父岳母。吃过午饭后,岳母说:“家里还有刚绣好了的两幅画,一幅《清明上河图》,长2.36米,宽1米;还有一幅《孔雀图》,比前一幅画尺寸稍小些。”她忙不迭地从橱里拿出来让我们看。妻子说:“啊呀,真好看,一幅充满烟火气、生机盎然,另一幅形态逼真、艳丽动人。”于是,我和岳母把绣好了的画布高高拎起来,让妻子拍照。
岳母手很巧,家里的缝缝补补都由她操持。她年轻时还会做衣服,村里人经常找她帮忙。妻子到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穿的裙子、裤子模样。小屋现在仍停放着一部老式缝纫机。如今孩子们都大了,大舅子一家在市区,小舅子一家在当地,生活条件都还好,衣服早就用不着亲手做了,都是买现成的。歇下来,岳母要么自个绣十字绣,要么协助任队长的岳父做好生产队相关事务。七八年下来,岳母绣的画,大部分都送给小辈和亲戚朋友当礼物了。
岳母长得慈祥,性子也较随和,且人能静得下来,平时做什么事,都很耐心。像绣《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她前后花了10个多月时间,有时晚上,她就一人挑灯夜战,从不觉厌烦。妻子说:“我咋没随妈,这叫我可没这么好心思。”
一天晚上,我和妻子外出有事,正好路过岳父岳母家,便不打招呼去了。车子开到家,只见岳母一人在灯下旁若无人地在绣画。等我们走进家门叫她,她才缓过神来。当然,岳母也不是天天如此,农家活多着呢。虽说现在家里的二十来亩蟹塘早已流转给集体,每年坐在家里拿钱,但宅基上的“一亩三分地”也占去他们一定时光,种上些瓜果蔬菜,自结自足,再建个小花园,自得其乐。
可但凡有空,岳母就会情不自禁地摊开画布,拿起针线盒,一针一线从容地绣画,非常耐得住寂寞。岳父对岳母绣画,权当作她的业余爱好,平时从不干涉,闲时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欣赏,有时也会夸上几句,惹岳母一阵高兴。
我们住在一个岛上,所以基本上每月都要去岳父岳母家里。一家人坐一起说得最多的,就是现在农村条件好了,家家户户心情舒畅,所以倍加珍惜和热爱当下的一切。岳母说:“我绣画时,每一针每一线,都觉得是在绣自己的幸福日子。”看着岳父岳母美好的生活,我眼里俨然一幅画里人家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