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记者 王平
初冬的奉贤庄行杨溇村,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稻花香。在这里的乡间小道上遇见戴新冬时,他正在冬日的暖阳下跟村民拉家常,作为土生土长的杨溇人,除了上海柘电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外,老戴更在乎的是另一个身份——村民们口中的乡贤。多年来,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移风易俗、乡村振兴不遗余力成了他所追求的一份事业。他常说希望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能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让美丽杨溇真正成为村民梦想中的美好家园。
振兴家乡 回馈村民
在前一阶段,杨溇村美丽家园建设过程中,为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及处理,村里统一在每户村民的宅基边安放了新式的干湿垃圾分离桶,并安排了保洁员每天两次定时收集。但村民们发现,由于乡村田间地域空旷,稍有大风,垃圾桶便被吹得东倒西歪,有些桶还会被风刮得不知所踪。村里研究决定为每户村民家的垃圾桶安装一个固定架,计算下来总共需要多支出12万多元的费用,正当村里为这笔额外的费用犯难时,戴新冬主动找到了党总支书记杨利锋,表示愿意立即无偿认领这件公益好事,并承担全部费用。他从自己的厂里找来技术员,从设计、制作、安装等全都亲力亲为,为村里制作了900多只美观实用的不锈钢架子,把垃圾桶牢牢地固定在了田头边,成了美丽乡村的又一新景观。
像这样为村里捐款捐物、出钱出力的公益之举几十年来为村里做了多少老戴说自己早已“记不清了”。就说他与记者闲聊时所在的这片“口袋公园”,也是他前几年主动向村里认领的一个公益项目,站在小公园的中间,老戴手指着他厂房前一排修葺一新的房屋说,前几年他看到自己厂房附近很多村民的房屋破旧,有的雨天还会漏水,村民的收入不高,对于修缮房屋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便主动联系村委会,表示愿意无偿为村里有需要的房屋进行修缮……他还在自己的公司里组织了志愿服务队,参与村里的日常保洁及村容村貌的长效维护等工作。至于他常年坚持捐助困难学生的事迹,很少有人知道详情,老戴对此从来不愿谈及,而最让记者吃惊的是,在他那个年产值过亿的现代化企业里,竟有近半数的员工聘用的是当地村民,参与企业管理的大女儿曾多次与父亲谈及此事,希望可以从企业效益的角度考虑适当减少一些后勤等非核心岗位,老戴语重心长地劝慰女儿:“企业的钱都是员工赚来的,做企业就是要讲良心、讲社会责任,回馈父老乡亲。”
杨溇村党总支书记杨利锋每当提起戴新冬就竖大拇指:“戴总实在没话说,只要是村里的事,要车派车、要人给人,每次都是全力支持、不遗余力,这些年村民们都很感激他。”
邻里和谐 乡风文明
每年的7月1日,是杨溇村14组的老党员们最开心的日子,除了参加村里组织的为党庆生活动,戴新冬还会邀请他们来家做客,回顾家乡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沧桑巨变,细数乡村振兴为村民带来的满满幸福感。
村里的河道清了,村宅靓了,主要农作物连年丰收,家门前的小菜园、小果园四季瓜果飘香、家门口的道路升级为“四好农村路”……这些戴新冬都看在眼里,美在心里。2019年起,他每年“七一”都邀请老党员到家里来聚餐联欢,有些村民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和误会,在这样的场合中也得到了老戴的及时开导,邻里之间和和睦睦,乡风文明共建美好家园。
前些年村里“拆违”,一些村民因为利益受损想不通,村干部反复劝说无果后找到了在村民中颇有威望的戴新冬,他二话不说答应下来找到有关村民商谈,并带着满满诚意帮其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最终帮助村里顺利完成了“拆违”工作。对此杨利锋颇为感激:“乡贤在村民中有威望,办事有能力,他们主动参与村务村事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人翁精神,还能借助到更多的资源与智慧,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新的力量。”
每逢年节,戴新冬都会为村里有困难的村民送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当相关工作人员拿着厚厚一叠相关记录想让记者翻阅时,老戴却轻轻地摆了摆手:“这些都是我们该做的,没啥好说的。”
在这片“敬奉贤人、见贤思齐”充满“贤文化”历史底蕴的土地上,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老戴正像这冬日里的暖阳,润泽乡村。
戴新冬
多年来,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移风易俗、乡村振兴不遗余力成了戴新冬所追求的一份事业。他常说,希望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能带动更多人一起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让美丽的杨溇村真正成为村民梦想中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