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圻是谁?这位明代学者的名字,在历史学界可谓如雷贯耳,可对普通人来说,却似乎有点陌生。实际上,他是你我“熟悉的陌生人”——在中小学语文、历史教科书里,不少古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的人像图,都出自王圻编撰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三才图会》。
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上,闵行华漕镇在“王圻故里”展位带来了“土著”王圻的故事,带大家领略“苏州河第一村”——赵家村的魅力。
课本上古人像
出自大虹桥“土著”之手
“在中小学语文、历史教科书里,无论帝王将相,还是文人雅士,许多古人‘看起来互相有点儿像’。其实,这些人像图正出自明代松江府王圻编撰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三才图会》。”华漕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圻作为明代文献学家、藏书家,鲜少有人知道,他也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宁”。据专家考证,王圻居住在上海高昌乡三十保诸翟。按《松江府》(中国元代设立的地区行政建制区)行政区划,高昌乡二十二保至三十保,曾经全隶上海县,现属闵行。
《三才图会》作为一种“类书”(系从各种书籍中采辑资料,然后按其性质内容分类编排,以便查询资料用的工具书),图文并茂,思维类似于今天的“互联网”。
由于早期许多古人并未留下画像,于是,王圻根据古文献中对某一历史人物的描述,建立了人像“数据库”,并结合自己的推断,为历史人物画像。高额头和宽脸,配以丹凤眼、大鼻子、宽嘴巴,跨越数百年的帝王同款长相,皆为王圻所“配置”。“相似而不相同”的秘密,则在于胡子、头冠、服装等不同。
得益于明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王圻所作的人像被保存下来,走进了今天的历史课本中。
一部部巨著
诞生于华漕
据考证,王圻辞官回乡后,在紫隄村的杨家巷庄家泾一带(当地俗称“墙里”),“筑室淞江之滨”(今华翔路底,北靠苏州河),在许浦入吴淞江处设渡口,人称“王家渡”(今属华漕镇许浦村),植梅万株,引水环绕,花开时节香飘数里,谓之“梅花源”。王圻自号“梅源居士”,晚年由子孙相伴,在此著书为事,直至年逾耄耋,诞生了一部又一部鸿篇巨著。其中,被王圻收录于《三才图会》的《山海舆地全图》,是中国古代极少见的圆形世界地图。尽管以今天的视角看准确性有待提高,但在当时,却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发生巨大改变的写照。
学界研究表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于1582年来到中国,两年后印制出《万国全图》,并于1601年献给万历皇帝;八年后,王圻父子即接受了全新的世界观,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在书中收录《山海舆地全图》。其对新知的开放包容,与今日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一以贯之。
在“母亲河”吴淞江南岸,水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圻事必躬亲考察水文,留下《东吴水利考》,作为“吴人编吴地”的重要水利著作,以实用为目的,为后人治理东吴水利提供“可照搬”的经验。即使是在今天,研究吴淞江水利依然绕不开王圻的书。
不同于实用型著作,另一部关于典章制度的正书《续文献通考》对历史学界意义重大。王圻填补了宋以后的空白,将宋元时代马端临编写的《文献通考》延续至明代末年,也为清乾隆年间的《钦定续文献通考》提供大量素材。
今天的华漕镇地处三区交界,同青浦毗邻为伴,与嘉定隔河相望。由于学术成就突出,明代王圻还受邀参与编写《青浦县志》,这也是青浦保存至今的第一本县志。
开在村里的展览馆
讲好“王圻故里”的故事
近日,被誉为“苏州河第一村”的赵家村迎来了一件大事——“王圻故里·苏州河第一村展陈馆”开馆。赵家村位于华漕镇最北端、北邻苏州河,地处闵行、青浦、嘉定三区交界。在这片王圻生活了60多年的土地上,如何呈现王圻的一生所爱?
布展执行人、华漕新阶层人士、设计师刘羽云介绍,王圻爱收藏书,更爱编撰书,他就像一位“学识伯乐”,发现、探寻、整合典籍里的世界。展馆中心位置,各种书籍、王圻作品堆叠而上,《续文献通考》置于顶端,取“汗牛充栋”之意。空中悬着取自王圻书法的半透明笔画分解,光影虚实之间,仿佛穿越古今。
书山背后的一面梅花墙,映照着王圻的另一挚爱——梅花。刘羽云说,象征高洁品格的梅花,是王圻为官、做人的真实写照。据《明史·王圻传》记载:王圻在吴淞江边筑一室,环室种梅树万棵,命名为“梅花源”。因此,展馆中许多花了心思的小细节,融入了梅花元素。
王圻的成就,对故乡的历史文脉、人文风土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南宋建制以来,王圻故里所在的赵家村一路发展,如今已经是美丽乡村的代表;赵家村所在的华漕镇,也怀抱着苏州河进入上海主城区的第一个集中建设区域“前湾”,成为承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进博会的高地。
苏州河第一村,如何名副其实?赵家村村支书马明表示,近年来,在华漕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赵家村以美丽经济赋能美丽乡村,引入民宿“小院日记”“呦呦森林”,建设王圻纪念馆,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升发展活力。“理想中的上海乡村是都市田园——老年人能快乐生活,年轻人能回乡创业,孩子能回归自然和本真,都市人就近完成田园梦。”
2023年,华漕新阶层人士代表、独立设计师龚滔以《三才图会》笔法为鉴,为未来前湾绘制了“城野无界·未来前湾图”,此幅《未来之城与和美乡村》场景图,致敬王圻,传承历史文脉,守望家园情怀。一边是国际化商务区,一边是和美乡村,“城野”无界,是二者结合的动人场景。
“有历史的厚度、区域的广度,未来的赵家村,更想把深度做深。”马明憧憬着将美丽乡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宜学的乡村综合体,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为此,赵家村将充分利用王圻故里优势,“引进一个人,成就一个项目,激活一片区域”,打响文化品牌,助力文化振兴。
文字:记者 贺梦娇
图片来源:华漕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