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梦娇
“飞线给电瓶车充电的现象现在没有了,群租扰民的乱象也控制住了……现在村里干净整洁,住得舒舒服服。”这两年,居住在闵行区华漕镇王泥浜村的郭先生感受到了这样直接的变化,而作为“户管家”之一,他也参与并见证了村里实行“代理经租+户管家”模式后,村容村貌、文明乡风的改变。这一模式,助力农村移风易俗,为王泥浜村带来文明新风尚。
走进王泥浜村,每家每户房门前都贴着“小安租房”的二维码,由房东和租客扫码通过实名制认证后即可登录上传租赁相关信息。这些信息也接入了“华漕人房管理系统”,让村委对外来人口情况更加了解,精准高效地实现了“以房管人”。
“在确保信息隐私安全的前提下,租客只要扫描二维码,通过小程序管理后台,就能对村宅房屋内人员情况进行一次性精准采集,‘户管家’能及时掌握租客租房、退租情况,也让村委精准了解外来人口情况。”王泥浜村委副主任赵春红告诉记者,目前租客注册人数达到3900人,占了总租户的98%。
记者了解到,该村的“户管家”是指存在出租房屋行为的民房(宅基地)以幢(户)为单位,每幢(户)选派一个人代表担任“户管家”。该名“户管家”作为本村自治管理“微网格”中的重要一员,需要落实人口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各类宣传工作,在王泥浜村村民自治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和老婆都是户管家,手机APP后台可以看到两栋房屋的租客、访客信息,村里有什么公告和大事,我们也第一时间通过后台告知大家。”郭先生带着记者看了其中一栋房屋,三层楼高的房屋里有多间房间,整栋居住了20名房客。“谁租房了,谁不租了,谁家来亲戚要常住,我们都了解基本情况。”郭先生表示,管理规范是一方面,村容村貌这两年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在房屋外的小院里,村里还建设了停放助动车和充电的设施,这进一步改善了飞线充电的情况,便利了村民和租客。
据了解,该村曾存在大量群租和租客扰民现象,租客管理处于真空地带,同时租客人数与流动情况不清,给村里治安消防等都带来很多隐患。应对上述难题,2022年末,王泥浜村秉持“做小治理单元+做大治理队伍”的治理理念,采用“户管家+小程序”的数字化治理手段,有效解决了群租乱租的问题。
在上海近郊,有不少和王泥浜村一样的“城中村”,在这些城中村里,房屋租赁对村民而言,是一项增收的重要来源。既要保障村民的收入,又要管控因此带来的种种乱象,对村级自治而言,是个难题。而王泥浜村“以房管人”的自治模式,为“城中村”村宅租赁的治理探索出一条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