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正儿八经学过农业,陆宝兴起初包地种果树,只是想给自己的退休生活找点乐趣,但越做越认真,几年来几乎都吃住在果园,静待花开,品味春华秋实,享受务农的乐趣。
□记者 施勰赟
“果园的瓜都已经熟啦,爱吃瓜的朋友抓紧啦!”陆宝兴在宝山罗泾镇海星村的百果园里,多个品种的瓜陆续成熟。为了赶上这波采摘“行情”,他迫不及待地连着发了几天朋友圈,向关注果园动向的顾客发出吃瓜邀请。发文字之余,陆宝兴还不忘配上一镜到底的瓜田视频。尽管视频拍得并不精致,没有后期、画面也有些摇晃,但正是这种不加修饰、质朴的表现手法,反倒让人感觉很真实可靠。
一直以来,陆宝兴就是靠着这份淳朴,逐渐积累了很多老顾客。去年更是凭借种植沪郊不常见的“黑桃皇后”小火了一把。今年果园的黑桃树才刚落花,就已经接了不少顾客的预订电话。
陆宝兴坦言,自己从未正儿八经学过农业,起初包下这块地种果树,只是想给自己退休生活找点乐趣。但做着做着,就逐渐认真起来。“可能是骨子里的那股倔强注定了永远做不到‘躺平’吧。”陆宝兴笑说,几年下来,自己基本吃住在果园,边学边干,基本什么活都会干了,皮肤也晒得黝黑,许久不见的朋友都快认不得他了,“我现在非常享受这样每天劳作的生活,慢慢等待花开然后结果,这就是务农的乐趣。”
不怕失败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你想不到吧,我这双手原来是裁衣服的。我最早是跟着我父亲学裁缝,我父亲在镇上是十分出名的奉帮裁缝,既会做中装也会做西装。”陆宝兴边说边摊开他的手。如今他的手掌心布满了老茧,手背上的皮肤也因常年干农活变得干裂,指甲缝里满是泥土。“当然,现在让我做衣服我也可以的,就是很久没有拿剪刀了。”
陆宝兴是地道的宝山人。他回忆,1980年从高中毕业后就先在宝钢做临时工。后因工伤在家休养,看到父亲的裁缝店每天都很忙碌,就动了和父亲学手艺的念头。当学徒的日子辛苦而充实,那个年代,镇上没有成品服饰店,每天都有很多顾客上门,父亲负责量体裁衣,母亲负责做一些钩边、缝纽扣的针线活,而他要每天早早起床,把缝纫机踩得飞快,好让顾客尽早拿到衣服。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多久,他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做衣服的面料种类越来越多,不同面料剪裁的方法不一样,稍不留意就会剪“走样”。“有时需要返工,弄不好还得赔人家面料钱。”陆宝兴觉得家里三人都扑在裁缝店成本太高,他开始学着人家做起了小生意。“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转三辆公交车去市区批发一些镇里没有的小百货卖,生意还是很好的。”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宝兴接触到了服饰批发。凭借学做衣服的眼光,他精挑细选了一批服饰,当机立断在月浦老街开出了镇里第一家服装店。
“我做过分析,月浦地区有很多跟着宝钢而来的‘移民’,只要有好东西,卖是不愁卖的。”不出他所料,服饰店异常火爆。很快,一家又一家的服饰店紧随其后开了起来。陆宝兴不怕竞争,既然大家都开始卖衣服,他就想办法去更远的地方寻找更有销量也更与众不同的服装。“最远跑到过广东地区进货,那里的衣服很新潮。”秉持着什么流行就卖什么的经营理念,服装以外,他还卖过流行乐卡带等“时髦货”。
“我从来不怕失败,就喜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陆宝兴也去工厂当过工人,但因为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没做几年,他又辞职下海,做起了钢贸生意。直到儿子学成接手生意,他才开始考虑退休。
打理果园
享受向往的生活
也是在决心退休后,陆宝兴逐渐爱上了种果树。他在自家院子里先后栽下了柿子树、石榴树、桃树……在他的悉心养护下,到了特定的时节,不同品种的果树相继开花,赏完花后,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又能收获几个成熟果子。比起之前快节奏的忙碌,这种等待的感觉非常美好,陆宝兴觉得,如果能拥有一片果园,那么退休后的日子也能过得很充实。
因为时常到海星村买大闸蟹,他便遇上了蟹塘边的这片空地。于是,从整地施肥开始,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慢慢地种出了一片果园。
“起初什么都不懂,就想着多种几个品种,每个季节最好都能有果子成熟,然后就一股脑地把果园种满了。”陆宝兴说。因为觉得突尼斯软籽石榴好吃,他就一口气买了5000棵石榴树,足足种了一整个小山坡。到了石榴成熟期,他傻眼了,那么多棵树一起挂果成熟,完全采摘不过来。之后,他再栽种新品种就有了规划,先试种几十棵,能种好就再增加数量,最多一个品种不能超过500棵,确保在成熟后的30天内能够完成采摘、销售。如今,果园在他的打理下,可以做到从4月下旬到11月下旬都有新鲜的水果吃,西甜瓜之后还有桑果、樱桃、黑桃、枣桃、秋月梨、水蜜桃、无花果、脆柿、石榴、甘蔗等。没有水果的时节,园里也能采摘到新鲜的蔬菜,任何时候游客走进百果园,都能满载而归。
果园刚建成时,无人问津。陆宝兴也不着急,每天敞开大门,自顾自地在果园里忙碌,白天修剪树枝、拔拔野草,夜晚就着月光浇水,乐此不疲。后来随着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海星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借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我的果园也有了人气。”陆宝兴说,刚开始,游客们只是试探性地询问,这个果园里有什么呀?可以进来参观吗?陆宝兴也是爽快人,他让游客随便看,看到喜欢的果子就自己摘下来品尝,觉得好可以摘一点买回家。就这样一点点积累,原本冷清的果园慢慢热闹起来,到现在,即使是工作日都会有顾客上门采摘,还时常有客人通过微信下单购买果园里的农产品。
陆宝兴并没有学过农,很多果树相关的知识,他都是通过参加区里组织的培训班或是看短视频慢慢琢磨消化的。他也请过专业团队做果树修剪,但又因为不喜欢整齐划一的修剪风格,自己重新修了一遍。“我喜欢自己慢慢琢磨,比如什么时候需要灭虫,树枝怎么剪挂果更方便采摘,树与树之间怎么留枝看起来更融洽……”陆宝兴认为,只有与果树朝夕相处,每年仔细观察,才能琢磨出最适合每棵树的打理办法,就像“量体裁衣”,要有足够的耐心。
他长年吃住在果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心感受着果园的四季变化,享受着这样的劳作方式。他的果园并不精致,没有小桥流水也没有写意摆设,除了果树就是蔬菜,本着不浪费一片土地的原则,他把能种的地都种满了。闲着无聊,他还养了两头羊、一群鸭子和一窝兔子……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过于原生态的果园,却成了很多都市家庭周末最想去的地方:提上一个果篮,想吃什么就随手摘一些。果园很大,但不会有工作人员紧紧跟随。喂喂动物,吹吹风,就像走进自家院子一样随意,玩累了,提着篮子到门口称重,扫码付钱即可。
而这里,也是陆宝兴最喜欢的地方,是他当下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