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言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评职称”: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

  □季萌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微信发布消息,河北石家庄两名农民获评初级职称,成为该市最早获得职称的农民。此事随即受到广泛关注,不少网友感慨:农民也能参加评职称了!

  据媒体报道,此次获评初级职称的两名新型职业农民,分别是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永飞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平和鹿泉区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江。他们因获评职称身份一改一种刻板、机械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印象,引人注目。事实上,新型职业农民评职称是石家庄市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的创新之举。

  近年来,随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一二三产业的加速融合,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正高级农艺师、中级畜牧师、农技推广研究员、电商营销师……凡此种种,这些“高级职业农民”的出现,可谓某种程度上搅动了农村以往平静的池水。对此,很多人觉得评职称对农民而言是一件好事,很新鲜也很提劲;也有的网友认为,农民评职称并无必要,还可能制造新的不公平,甚至还有人调侃,农民嘛,还是种好自己的田就好了,不要去追求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固然,在职称评定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农民评职称不该抱着冷嘲热讽的态度,而应更多些理性探讨。实际上,时下,给农民评职称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不光河北,近年来全国多地均启动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海南、湖北、山西等省也有不少地方给农民评职称。

  实事求是地说,如今农民所从事的具体事务,与传统农民早已大不相同。不仅大棚种植、乡村旅游、电商农业、乡村非遗等等,都是其工作范围,也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即便是看似简单的传统种田,也已需要技术加持。当下的农民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农业技能和金融知识,熟识高科技农业机械操作,还要了解农业科学的最新成果等等。从此角度来看,农民评职称,正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民身份的有力回应。很大程度上,有了“职称”身份的激励,农民一定程度上也会更有动力持续提升技能,打通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同时,极大程度上此举也会吸引众多大学生等外部人才返乡投身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拓宽引才之路。

  当然,农民评职称,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荣誉加持。由于农民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职员的身份不同,也因而即使评上了职称也不能享受到提职级、加工资的待遇,所以不少反对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评这样的职称“没必要”甚至“没意义”。但与之相比,笔者以为农民参与评职称,应淡化“职称”背后的功利性色彩,其本身就是在打破以往固化的身份认定,开始强调农民的职业化色彩。这体现了一种公平公正和进步,而这样的社会氛围对于改变农民处境、改变社会对于农民的认知,也是有好处的。更为重要的,在职称之外,如何给予农民更多的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等机会,让农业、农村、农民真正具有吸引力,或许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言而总之,农民评职称无疑给传统职称评审机制的改革提供了诸多思路。而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民职业化无疑是必由之路。让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这既是农民评职称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摘编自《东方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言论
   第04版:视觉
   第05版:三农参考周刊
   第06版:关注
   第07版:热点
   第08版:国际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小城镇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让耕读教育浸润中小学生的心灵
“农民评职称”: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
东方城乡报言论03“农民评职称”: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益尝试 2022-11-10 2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