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区竖新镇富民老街的中段,闲置多年的商店摇身一变,成了外观红白相间、党旗点缀、风格简约的党群驿站。如今,瀛兴居民区丰富的社区活动、便民的社区服务、功能多样的党群驿站,区域治理已见成效。今后,面对群众日趋多元的服务要求,瀛兴居民区党支部将继续积极探索多样化志愿服务形式与党群驿站阵地建设,持续激发老街活力。
□通讯员 杨祎晨
党群同乐相聚一堂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干净整洁的墙面经精心装扮后充满“节味”。党群驿站顾名思义,就是党员和群众歇脚的地方。当天下午,在瀛兴居民区的党群驿站内,一场手工制作课程正式开始。居民们以簸箕为画板,用彩豆作画笔,弹指之间,描绘出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美景。驿站的另一个角落里,木质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供居民自由翻阅,整体环境静谧优雅。
年逾七十的宋嘉昌是一名老党员,自从驿站开放后,几乎每天他都会来这里坐坐,看看红色书籍,学习党员知识。
“虽然我岁数大了,主题教育的学习还是不能落下,我还想为大家多服务呢。”和宋嘉昌深有同感的老党员在瀛兴居民区还有很多。他们走进党群驿站,一起学习,一起讨论,驿站已成为党员凝心聚力的精神家园。
主题党日、协商议事会、手工绘画课……党群驿站自今年年初运行以来,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活动在此举行。
“以前需要去社区,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丰富的活动和课程,真是太方便了。”住在附近的一位阿姨坦言。另一位居民则觉得,党群驿站让邻里之间有了更加亲密的交流平台。“以前我不太喜欢出门,认识的人也少,现在朋友圈扩大了好几倍。”
便民服务落到实处
当地的居民告诉笔者,如今这个集会议议事、图书阅览、便民服务、下棋聊天为一体的党群驿站,在改造之前可是另外一副模样。这个党群驿站原只是一间闲置多年的老旧商店,因为年久失修,内外墙面多处剥落发霉。
“我们支部有一批老党员经常想找个地方聚聚,和群众多聊一聊,但找不到合适的场所。”瀛兴居委党支部书记袁赛帅说,听取了党员群众的建议后,瀛兴居民区党支部开始筹划搭建一个社区党建服务便捷平台。
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袁赛帅惊喜地发现就在富民老街的最中心位置,有一家闲置的商店,内部空间适中,开阔明亮,非常适合做党群驿站。于是她马上联系到了商店的店主,听了袁书记的讲述,店主连连点赞,表示愿意将商店以平价租赁给居委。就这样,在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外部装修和内部改造,废弃商店焕然一新,成了人人都爱去的党群驿站。
运行半年以来,学习、活动、议事、服务……党群驿站不断输出新活力,为解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瀛兴居民区党支部把配钥匙、理发、磨刀等便民服务项目也整合在驿站的功能内,把为群众办事落到了实处。
区域治理卓有成效
不止是举办活动、交流意见,党群驿站也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地方,爱奉献、有热情的老党员在社区治理方面敢于亮身份,积极提建议。“前一段时间有党员提出绿化带里杂草有点高,接到反映后,我们第一时间安排工人除草,现在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瀛兴居委党支部书记袁赛帅告诉笔者。
除此之外,居民们还建议要以党群驿站辐射周边,带动老街提升配套设施。以驿站为基点,瀛兴居民区党支部对街区内的“碎片化”空地化整为零,统一改造,由党员、群众认领种植管理,一起打造“共享菜园”。菜园以“简洁质朴、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为原则,将原先一成不变、固定样式的街景,变身为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景观。“小盆景”变身为“风景线”,家门口的“百米菜园”,唤醒了党员群众记忆中的“乡愁”。“共享菜园”让老街换新颜,也提升了党员群众自治的热情。
“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老街的特色,这里呢,我们将做成一家咖啡店,名字就叫‘老街咖啡’。这里,我们将打造一个共享花店,样式尽量符合年轻人的审美。”瀛兴居委党支部书记袁赛帅兴奋地向笔者描述着老街接下来的规划。
面对群众日趋多元的服务要求,瀛兴居民区党支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形式,探索党群驿站阵地建设,激发老街活力,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在喜迎二十大之际,瀛兴居民区党支部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为党群自治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