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悦洋
时值8月下旬,崇明东滩又进入到鸻鹬类鸟类的过境高峰期,这些鸟儿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将飞往澳大利亚等地过冬,东滩湿地是它们迁徙途中温馨的“中转站”,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年一度的秋季环志工作也拉开了帷幕。
早上7点左右,笔者来到这片鸟类栖息的大本营,捕鸟师傅金伟国已经忙开了。他每天清晨就在滩涂上吹响鸟哨,通过模仿30多种不同类型的鸟叫声,金师傅能从很远的地方将鸟儿吸引过来,通过滩涂上事先铺设好的机关网具来捕获鸟儿。
听到哨声后,3只长趾滨鹬飞上前来,随即被“一网打尽”,金师傅赶忙跑到网边,收网中,一只机警的长趾滨鹬还是从金师傅指缝间溜走了。
结束捕鸟工作,金师傅将鸟儿移交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随即给鸟儿戴上金属环和东滩特有的旗标,并为鸟儿测体征、称体重,并进行生物采样,每一步都格外小心。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独特的上黑下白旗标,这也成为鸟类一张独特的“身份证”。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野外观察旗标颜色,即可知晓鸟类曾过境崇明东滩,这为候鸟迁徙路线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了一项重要信息。
从事鸟类保护工作以来,金师傅已累计为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鸟类研究捕捉近40000只鸻鹬类水鸟,仅2007年一年间,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飞的环志鸟类数量便超过7000只,单点环志数量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