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新主体·解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往村覆盖 向户延伸

  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地见效,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往村覆盖、向户延伸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如何加快乡村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

  创新机制,建管并重,村组路通向千家万户

  炎炎夏日,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玉蝉街道西涝峪口村,街巷路面干净整洁,笔直的水泥路上,不时有收割机穿村而过。

  一大早,村民徐屯粮开着电动三轮车到田里割草,“路好了,干活不费力!”这几年,他养的牛从4头增加到30头,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

  路一直是西涝峪口村乡亲们的挂心事。这些年,得益于政策扶持,村里主干道全部硬化,但是三组、四组两个村民小组还是砂石路。2017年初,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西涝峪口村申报了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财政投入51万元,村集体自筹13万元,当年夏天就开始施工,修路期间,全程有监理。”玉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丁立介绍。

  路修好了,谁来管护?“村里负责日常养护,出现大问题可以报修,交通部门派人来修。”西涝峪口村党支部书记弋孝宏介绍,新修的2公里水泥路,让三组、四组52户村民受了益。

  农村路网越织越密。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是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去年,我国完成脱贫地区公路投资超过8000亿元,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6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修复性养护工程19.1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46.6万公里,其中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82.2%。

  “近些年,政府持续加大农村公共品投入,特别突出了公共财政在农村的普惠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董筱丹说,通过“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实现建管并重,让乡村工程切实落地,让后续维护更可持续,推动乡村公路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向户延伸。

  路通百业兴。畅通交通“微循环”,为乡村带来了更多资源。

  “下一步可以搞乡村旅游!”弋孝宏信心满满。目前,村里建了蓄水池,将山泉水引入村中,泉水井水相互补充;安装路灯200余盏,村民夜间出行更安全;污水管网改造加速,今年6月竣工投用……在鄠邑区,沿山街镇已陆续兴起乡村旅游,平原村庄苗木、瓜果、蔬菜等产业也搭上“交通快车”,发展如火如荼。

  健全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村级寄递畅起来

  晌午时分,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麻峪村快递服务点,村民刘宗路将客户订购的桃子打包,搬上公交车,“客户下单,清晨采摘,当天发货,运往全国各地。”

  蒙阴地处沂蒙山区腹地,长出的桃子果肉细腻、汁甜如蜜。不少桃农学电商、开网店。“过去,村里没有发货点,每次都得跑到镇上发货,件数少的时候,挣的钱还不够油钱。”刘宗路日夜盼着,村里物流畅通起来,让客户尝到新鲜的桃子。

  村级寄递服务是物流配送体系的神经“末梢”。为了打通这一瓶颈,蒙阴县推出“联配联送”物流模式,整合交通、邮政等部门资源,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

  “政府‘做媒’,邮政、快递公司和我们‘联姻’,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效提升配送效率。”蒙阴县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党总支副书记李丰军说,现在发往乡镇的下行件,都在县级物流服务中心统一分拨,再派送至乡镇物流服务站,返程时捎回乡镇的上行件,实现“一个区域、一批货、一辆车、一站到达”。

  蒙阴县还开展“客货邮合作”,实现乡镇到村即时直送。“在试点线路上,途经村里物流配送点的城乡公交车承担起快递员职能,只要把包裹往车上一放,在交接单上签个字,公交车司机免费把包裹送到乡镇物流服务站。”李丰军介绍。

  依托这一模式,越来越多的果子走出了大山。目前,全县各类电商店铺5300家,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去年网络零售额达6.65亿元。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要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已建成1300多个客货邮融合站点,开通900多条客货邮合作线路。去年,全国农村地区收投快递包裹总量达到370亿件,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今年内将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快件收投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快递进村揽投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高。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鲍家伟建议,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广抱团进村、驻村设点等模式,发挥邮政、交通、供销、商贸等网络优势,扩大快递进村覆盖面。

  构建农村物流骨干网络,补齐配套基础设施短板。在蒙阴,由政府推动,一座占地3000多亩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以发展‘大物流’为目标,建设集冷链物流、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打造一体化智慧物流系统,力争实现农村物流统配统送更快一步。”李丰军说,“到那时,客户收到的桃子,说不定还挂着新鲜的露珠哩!”

  推动资源要素下沉,村民享受更多优质公共服务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南凤村常住人口近900户,65岁以上老年人344人,不少老人有慢性病。趁着门诊空闲,医生蒲荣奉翻开档案,仔细查阅近期的就诊记录,看有没有需要上门随访的患者。在办公桌旁边,一个红色的访视包随时待命。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关系村民健康。过去,南凤村卫生室就是公路边上的一间小屋,医疗设备只有“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老三样。“这几年村里脱了贫,产业发展起来了,返乡的人多了,家门口的公共卫生服务跟不上了。”村干部许明蓉说。

  在政策支持下,村里把卫生室“搬”到了村委会边上。新的卫生室面积约105平方米,有独立的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等,配备2名乡村医生,还与镇中心卫生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和双向转诊制度,组建了家庭医生团队。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下沉,让农村居民更方便了。干了十几年的村医,蒲荣奉更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变化:“慢性病规范管理水平提升了,村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

  为了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旺苍县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卫生健康局工会主席陈文介绍,目前,全县设置乡镇卫生院23家、村卫生室220个,加快建设二级乙等医疗机构。同时,通过建立患者数据集成共享、远程视频会诊、远程影像会诊、教学系统“四大平台”,推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让“下级检查、上级诊断”成为现实。

  截至去年底,全国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建成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目前,居民县域内的就诊率超过90%,乡村两级诊疗量县域内占比长期保持在2/3以上。

  董筱丹表示,进一步提升医疗、文化、养老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供给上适应乡村居住分散的特点,可以采用固定设施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对接。从长期看,应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通过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等关键发展要素下沉基层。郁静娴 高炳 李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调查
   第A03版:言论
   第A04版:动态
   第A05版:关注
   第A06版:信息
   第A07版:浦东
   第A08版:新农村
   第B01版:三农实用周刊
   第B02版:政策
   第B03版:新主体
   第B04版:新主体·各地
   第B05版:新主体·解读
   第B06版:新主体·借鉴
   第B07版:农技
   第B08版:养殖
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往村覆盖 向户延伸
让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
闲置农房出租“回租再出租”,营造“六美新面貌”
东方城乡报新主体·解读B05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往村覆盖 向户延伸 2022-07-19 2 2022年07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