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正刚
在浦东新区唐镇的北首,唐陆公路西侧、唐龙路北侧,有一座名为唐镇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它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唐镇变迁、现代设计为一体的文化公园。不管是休假日,还是平常日子,不管是老头阿婆、青壮男女、少年儿童,总是喜欢到公园来跑步打拳、散步闲聊、欢声雀跃,凭栏直播,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园周河道
整个公园的南侧和西侧,是一条曲尺型的老河道,特别是西侧老河道是由曹竹轩于570年前主持开挖的。
山东曹氏中曹大明一支在北宋靖康年间迁上海范家浜(即后来的曹家渡),在繁衍生息以后,又有一分支迁到浦东曹家弄(即后来的周浦),曹家弄再一分支到南汇白漾,白漾中曹桂(字竹轩),于明代正统年间(1436~1449年)迁至二十保二十五图(现唐镇南的金利小区),当时该地区东西向河道因受潮夕影响已有多条出现,但南北河道少得可怜。曹竹轩带领后代开河造田。此河由三灶浜向北一直挖到蒋家浜,名为曹家沟(其中北段有弯曲)。公园内的曲尺型的南北河道就是连接南边的无名小沟(后成了曹家沟的一段),北边连接了蒋家浜。
明代天顺初年(1457年),都衘使崔恭巡抚江南,其中了解到曹家沟这段河道十分短窄,于是在1460年延伸开挖曹家沟,南到新场,北到东沟入黄浦江,此时曹家沟亦称都台浦。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对曹家沟进行疏浚,在疏浚中在该公园处有部分裁直,1972年,曹家沟全线拓宽加深,1983年冬至1984年春,川沙县人民政府将唐镇到张桥砖瓦厂,都台浦水闸至赵家沟段,进行全面裁直曹家沟时,保留了这一段曲尺型河道。公园在西侧都台浦中间地段设立了“都台浦遗址”铭牌。原孙桥镇的四灶之地曾建造了“崔使君庙”,以香火祭祀崔恭,在1957年开筑川北公路(现华夏路)时拆除。
而唐镇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北侧的东西向河道,原来是没有的,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唐镇为全力改变水利排灌,1981年在此开挖了一条六号河。到2020年,河道加宽到与张江科学城东段吕家浜(此段由2002年由原河道裁直)一样的宽度,对张江科学城的水上运动增加了更大的魅力。
园内桥梁
唐镇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建设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唐镇水产养殖场,中间由交错水系形成鱼塘达200亩左右,为了保留这些河道,唐镇在园中造了多座桥梁,这些桥梁都是以唐镇曾经的名人命名的。
唐龙路入口处跨曹家沟的桥名为唐贤桥。此桥为纪念唐家山店(今前进村唐家宅)七代秀才分别建造七座桥的事迹。唐望是唐镇历史上的第一位秀才,他率先在都台浦(曹家沟)上建造了第一座石桥“唐望桥”,后因唐家祖坟在桥西而改名为唐墓桥。从唐望起,唐家七代均出秀才,七代贤儒、书香门第的唐家为造福乡里,代代秀才都造了一座桥,有仁寿桥、唐家桥、赵家桥,张江天保桥、四眼桥等。四眼桥是一座单孔拱桥,九级台阶有两道车辙槽,桥北逸有一凉亭,供人小憩。可惜现存的石桥只有“唐家桥”,而唐墓桥亦已成为水泥桥。
而唐城绿地文化公园西侧在曲尺河道处建了一座横跨都台浦的不锈钢桥,名为筠嘉桥,这是为纪念李筠嘉而起名。李筠嘉,一名云阶,字修林,号笋香,晚年又号近翁。例贡生、敕授征士郎、候补光禄寺典簿,例晋朝议大夫。祖籍唐镇民丰村李家,为李景春六世后代。李筠嘉天智聪颖,博学多才,家有藏书八千余种数万卷(册)。为修邑志垫款两千余金。里中多善举,邻有困难,辄解囊相助。曾建龙门书院。其祖父李如滨出资、龚姓出工、南黄家宅黄姓出地建造了“双寿桥”,后独资建造了“南寿桥”,由于两桥似钥匙状,故统称为“钥匙桥”,从而有了民丰村的“钥匙桥”地名。
李筠嘉在上海复兴路、西藏路口建“吾园”。其有一女嫁闸北瞿家,当时无道路,其就筑了石路(即今福建路)、便桥。
而就在筠嘉桥北边,有一座名为清泽桥横跨于园内东西小溪之上,此乃为纪念商海贤达陆清泽而起名。陆清泽(1862-1924),字莲溪,暮紫桥人,生于同治元年(1862年),本姓张,因舅家无子,继嗣于舅家姓陆。陆清泽在年轻时就弃儒经商,与胞弟在上海十六铺开设了“地货行”、“水果行”。
1915年,浦东沿海遭受风灾,陆清泽数十次募集善款赈恤。后捐“同本堂”祠产基金5万元,创设“同本堂义庄"。他与人合办“竞新女子学校”,开创了川沙地区女学之先河;在暮紫桥“同本堂”西侧开设“莲溪小学”。
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内还有两座桥,分别为源本桥和百汇桥,这两座桥都是纪念民丰村的两位名人。源本桥的源本是民丰村龚晓江的别名。其一生为官清廉,先世后,其学生为其塑金身供于横沔原小高峰庙(现已经拆除)。
汇百桥是为纪念龚汇百,此人在新中国成立前经营上海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和久新珐琅股份有限公司,他对这两家民族企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前进的脚步
在唐城绿地文化公园内,有一座“唐镇城镇发展规划展示厅”。这座唐镇城镇发展规划展示厅就是唐镇前进步伐的体现,也是唐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在物质文明、社会文明道路上不断创新的体现。
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当农民还处在单干户迈向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时,现大众村建众村民小组的王志桂第四互助组,在1952年“以合理密植,水浆管理恰当,农家底肥厚”水稻种植经验夺取单季水稻单产1023斤的佳绩,互助组的七户人家公粮交售都超过了1000斤。王志桂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
1958年,当时的小湾公社唐一大队(现唐镇机口村),把农业电气化提到了议事日程,在“石角沟”建造了川沙县第一座电灌站,并筑起了通水渠道,灌溉面积达2000亩。
1961年11月,真正的“唐镇”名字出现了,川沙县人民公社区域调整,唐镇人民公社诞生了。唐镇的名字延用至今。唐镇在历史上曾称为“唐望桥”、“唐墓桥”(见“唐贤桥”)。桥东堍北侧于1897年由法国传教士鄂劳德建造了远东第一大教堂——露德圣母堂。
时代的步伐永远是前进的,唐镇在2000年,与王港镇合并成立新的唐镇;2002年,地铁2号线东延,在唐镇设唐镇站和创新路站;张江科学城就此东扩;唐镇被列为城市副中心;外环线与龙东大道在唐镇互交;唐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整个唐镇换了新颜。唐龙路两侧,高档别墅区一个连一个;低、高层居住小区遍布唐镇各地;名店纷纷入驻唐镇,名牌进入名店;唐镇呈现了繁荣昌盛的新气象。
公园内的设施都是人性化的,道路宽广,车道、步道在同一路面,但地面标志清晰;长廊中母女同坐戏耍,吹萨克斯的老人一丝不苟;亲水平台对对情侣欣赏着水岸和水中的美景;草坪上年轻人还踢上几脚足球……一切富有生活气息!
徜徉在唐镇唐城绿地文化公园,老河道边各种鲜花五彩缤纷,象征着唐镇现在的景象!站在汇百桥和源本桥上,你可以观赏到荷花塘里亭亭玉立的仙子,你为朴素淡雅的全开放荷花所陶醉,你为花谢莲生所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