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倾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3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姑娘”的故事

  口述/珊珊  文字整理/许晓铭

  分别的那天,两人相对而泣,难分难舍。六姑娘不死心啊,哭着问黄耀明:“不去不行吗?”黄耀明反问六姑娘:“我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吃也吃不饱,偷渡是唯一的出路,如果我不去,我只有等死,你教我怎么办?……”

  ●我就用“六姑娘”替代妈妈的称呼,呵呵,我没大没小,在家就是这样叫她的,亲切啊,她自己也喜欢啊,感觉自己年轻,仿佛回到了年少时……

  先说说我家那比较显赫的身世。

  我的外公解放前是上海很大的粮油供应商,外公在上海滩的名气也蛮大的,我们家的商铺和房产有十几处呢!真正的大资本家哦。外公虽说是资产雄厚的生意人,但是为人谦和正派,一辈子就只有外婆一个女人。外公外婆生养众多,一共有9个子女呢!我妈妈排行老六,号称“六姑娘”,六姑娘人长得漂亮,衣着打扮得体,言谈举止又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很是讨人喜欢。

  黄耀明的爸爸是开饭店的,长期向我外公进货的,时间久了,黄父就成了我外公的熟客和好朋友。这两家都是住在安福路的,所以六姑娘与黄耀明也成了同学,一直到中学毕业。

  你知道的,解放前能让女儿受教育到中学毕业的家庭是不多的,所以,六姑娘是班里仅有的几名女同学之一,当然也是男同学眼中的“美女种子选手”。六姑娘美丽可人,无愧这个排名哈!我给你看她年轻时的照片……(珊珊打开电脑,进入照片收藏夹,照片中的六姑娘长得赏心悦目,气质高雅脱俗。)

  六姑娘读中学时已经是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外公的商铺和部分房产在军管会的教育和要求下统统捐了出来,即所谓的“公私合营”,我外公是最早捐出家财的资本家之一,所以被政府表扬为“开明商人”、“爱国商人”。

  因为家里有9个兄弟姐妹,分别在大学、中学、小学读书,都是吃闲饭的人,所以开销蛮大的,逢年过节和交学费时,我外婆就拿出家里的黄金,到中国人民银行兑换成现金应付家用。

  黄耀明家的饭店当然也要“捐”出来的,他们家安福路房子是自家的物业,总算保住了。小楼的下面是小商店,楼上是住家,一家人住在这里,黄耀明的爸爸妈妈在小商店工作。每天放学后,黄耀明会带着几个同学到他家做功课、玩耍,六姑娘也在被邀之列,黄耀明为了讨好六姑娘,经常偷偷到楼下的小商店拿糖果饼干之类的请同学们吃。

  因大家的家庭出身、经历都相仿,很自然就走在了一起,六姑娘的初恋就这样开始了。黄耀明第一次约会六姑娘请她去“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 ,当年五分钱一张票。

  据六姑娘说,那是个炎热夏天的下午,不知道为什么,黄耀明当天会穿一双木拖鞋赴约的,那双木拖鞋敲打在水泥路上,发出“嗒嗒”的响声,远远就能听见。

  六姑娘是大户人家出身的小姐,对生活上的小节是很讲究的,看见男朋友赴约竟穿着棚户区穷人家孩子才穿的木拖鞋,感觉很惊讶,很失礼,黄耀明却木知木觉,好像怕没有人知道他有双木拖鞋似的,走路时故意将那木拖鞋敲打得震天价响,气得六姑娘掉头就走。黄耀明远远看见六姑娘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以为六姑娘看不见他、以为他失约晚到了所以赌气先走,于是,全速奔向六姑娘,脚下的木拖鞋就更响得令路人注目,用六姑娘的话来讲,就是整条马路的人都看着他,六姑娘就更气, 走得更快,第一次的约会就这样不欢而散。

  毕竟年轻、单纯啊,这个不愉快很快被消化,接下来,两个资本家的后代快乐地恋爱了,也许是因为恋爱分散了学习精力吧,两人高中毕业都没有考取大学,成了很有些贬义的“社会青年”。

  “三年困难时期”到了,生活真的很困难,食品奇缺,黄耀明正处于长身体的年龄,胃口特别好,那时经常饿得头晕眼花。外公的两个妹妹都在海外,经常会寄些食品过来,相对来说,日子好过一点。六姑娘经常偷偷带些食物给黄耀明吃,有难同当啊!

  黄耀明祖籍在广东,他们老家有许多人偷渡去了香港,亲戚在给他们家的信里说了这个事,还举出几个成功的例子——成功到达香港,成功找到工作赚到钱……这对黄耀明来说诱惑太大太大。

  那天黄耀明找到六姑娘,直截了当地说,他要偷渡去香港,和他的哥哥一道去,并且要六姑娘同行。这个决定让六姑娘很是吃惊,当即表示,不敢同行,理由是不会游泳。其实是心里没有底,也怕死吧!六姑娘从小没有离开过家庭,现在要她跟黄耀明兄弟一起偷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六姑娘害怕,她没有那个勇气。无论黄耀明如何劝说,如何描绘今后的美好图景,六姑娘就是不为所动。最后,黄耀明无奈而坚定地说:“无论如何,我是要走这条路的。”

  分别的那天,两人相对而泣,难分难舍。六姑娘不死心啊,哭着问黄耀明:“不去不行吗?”黄耀明反问六姑娘:“我没有工作,没有生活来源,吃也吃不饱,偷渡是唯一的出路,如果我不去,我只有等死,你教我怎么办?……”那个时候社会青年在城市有个工作也不容易,政府一直在宣传说服他们去新疆、去农村就业,像黄耀明这样的年轻人怎么吃得起那样的苦?

  偷渡是九死一生的,无论成功与否,大家都感觉没有可能再见面了。因为即使你偷渡成功了,在那个年代,偷渡者是不可能回国探亲的……

  每次,六姑娘给我讲述这段往事时,双眼都是泛着泪光,可见当时他们是多么的难受、痛苦。

  六十年代的年轻人,要么去学校读书,要么有份工作。六姑娘在家吃闲饭就显得很不合时宜,或者说是很惹人注目吧!街道和居委会的干部三天两头来我家游说,用革命大道理动员说服她离开家庭去边疆农村自食其力,为社会主义做贡献什么的,还举出好些知青务农当了先进的例子,要六姑娘向人家学习。

  可怜的六姑娘,内心要忍受思念黄耀明的痛苦和哀伤,还要应对来自社会和舆论的压力,不久她就病倒了!医院诊断的结果是:内分泌和肠胃功能紊乱,外公外婆赶紧将她送大医院,一来为了治病,二来也是为了躲避街道干部喋喋不休的上门宣传。

  因病得福,即便六姑娘后来治愈出院了,人家也不再提上山下乡一事,大概是他们感觉六姑娘这样的林黛玉体质,不适应农村的工作生活吧?也就在这个时候,街道要建一个卫生防疫站,需要工作人员,鬼使神差地,这好差事居然落到了六姑娘身上。六姑娘说,是因为外公当时有那个区政协委员的身份,也因为自己的高中文凭在当时算是高学历了,所以,好运撞到了她的头!

  ●有了工作,外公外婆开心放心之余,又关心起六姑娘的婚事。

  六姑娘的心里还装着黄耀明。她曾经多次去黄耀明家探听消息,他们家的人每次都回答:没有消息。六姑娘在希望和失望中徘徊了好多年,对自己的初恋,对黄耀明的爱,总是不能放下、不能忘记,我想,真正的爱情就该是这样的吧?

  来给六姑娘说媒介绍的不少。六姑娘长得漂亮,言谈举止高雅得体,又是生长在“上只角”的资本家家庭,也算是“高价姑娘”了,介绍过来的男青年都是很有档次的,家庭出身不是资本家就是高知高干,本人职业也很体面,都是教师、工程师、医生什么的。见了其中的好几位,六姑娘却一个也没有看中,用我外婆的话来说:“魂灵都在黄耀明身上了!所以那么疙瘩!”

  进入老年的六姑娘回忆往事,曾经感叹:我就是一根筋横到底的戆大!心里有了黄耀明,就装不下别人了!其实,那些都是很不错的先生哦……

  六姑娘心猿意马地对待相亲,让外公外婆很是着急,他们劝说六姑娘,现实点,黄耀明再好你们也做不了夫妻,他走了这么久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即使他活着到了香港,你又怎么和他相聚?你这样痴痴盼望,把自己的婚恋大事耽误了,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女孩年龄一大,新鲜劲一过,就不值钱了,把黄耀明忘了吧……

  在外公外婆和阿姨舅舅他们的劝说下,六姑娘总算打起精神,认真对待相亲这件事了。

  和六姑娘对上眼的,是那位在大学教书的何先生,就在他们感情慢慢升温的时候,“文革”来了!

  “文革”对国家是灾难,对我家也是天大的灾难!先是外公被游街揪斗、抄家,再就是没收住房,将外公一大家子人赶出了安福路的别墅房,祸事不断,六姑娘的那位恋人何先生,在学校也受到了冲击,以前他们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老师搞过一个“读书会”,“文革”一来,就有人诬陷他们的读书会是具有反革命性质的“裴多菲俱乐部”,然后是关押,逼迫交代反革命罪行,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何先生崩溃了,一句话一个字也没有留给六姑娘,就这样匆匆地“畏罪自杀”了!

  可怜六姑娘,要承受自己家的大难,还要忍受失去恋人的剧痛,每当她和我说起当年的“祸不单行”,都是声音哽咽泪光闪闪……

  也就在那样绝望的境遇中,我爸爸走进了六姑娘的生活。

  我先实事求是、有一说一地介绍一下我爸爸。

  ●我爸爸出身贫寒,农家子弟,后来当兵转业后被分配去了工厂,“文革”前,他是厂里保卫科的干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像他这样“工农兵”都做过的人是很吃香的,所以他成了厂里、区里的红人,爸爸是作为领导阶级的“工宣队”队长进驻区政府机关的,那个时候爸爸还是单身。爸爸当了官,周围的人都很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六姑娘是作为候选人之一被介绍过去的。

  也许是缘分,也许是六姑娘实在出类拔萃,我爸爸在一堆美女中看中了六姑娘。

  我爸相貌还算可以的,因为出身贫寒,那气质和作派显得很那个……呵呵!时代造就了他们的婚姻!

  六姑娘一开始是不愿意的,感觉是下嫁了,但是介绍人再三游说,不但劝六姑娘,还做找外婆的思想工作,说我们家成分不好,找到这样的女婿就有了保护伞什么什么的。

  就这样,半年后他们结婚了。用六姑娘的话说,她为家里做出了牺牲,有了这个“工宣队队长”的女婿,外公外婆他们的日子好过了很多,人家还是买我爸爸面子的哦!

  我爸爸为娶到这样漂亮的妻子而高兴,一高兴就生出了龙凤胎!我哥比我早半个小时出世。那是1970年。

  “文革”结束,我爸爸倒霉得成了“三种人”,好在政府给外公落实了政策,没收的房子归还了一部分,也补发了工资解冻了银行存款,在我的记忆里,我家的日子一直过得蛮舒适的。

  等我稍大一点,总感觉爸爸和六姑娘这对夫妻不大般配,六姑娘爱打扮,会打扮,给人家的感觉就是年轻漂亮摩登,而我爸爸就显得很老土,在六姑娘面前总是一副底气不足的窝囊样子。我和六姑娘感情很好,什么话都说,有次我就好奇地问她,你怎么会和我爸爸结婚的?六姑娘愣怔了几秒钟,后来就像朋友一样地说了她的初恋,说了坎坎坷坷的感情历程……

  1973年吧,六姑娘才辗转知道黄耀明的消息:偷渡成功了!这个时候,她已为人妻为人母了!

  “文革”刚结束,黄耀明回上海找过六姑娘,因为那时安福路的房子还没有归还给外公,楼在人非,那些老同学又一时找不到,在上海呆了几天后,只好失望地返回香港。他是1979年才结婚的,他心里也一直装着六姑娘!

  1986年,黄耀明全家移民去了英国的利物浦。

  1992年,黄耀明再次回到上海,这次是通过公安局找到了六姑娘,久别重逢,两人是感慨万千!今非昔比啊,青春已经远去,人过中年的他们都各有配偶和儿女,回首初恋往事,心里纵然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了,两人除了泪水,还是泪水……

  再见面就是2000年了,黄耀明做东在王朝酒家请全班同学吃饭,那年凑巧我回国探亲。六姑娘带上我赴宴。

  ●这是我第一次见黄耀明。他给我的印象和照片上的不大一样。不知道怎么搞的,我注意到他脚上的鞋,锃光瓦亮的英式皮鞋哦!我偷偷跟六姑娘讲:妈,他的皮鞋很漂亮哦。六姑娘明白我的意思,呵呵笑了起来,转身告诉黄耀明:“我女儿说你的皮鞋漂亮呢!”黄耀明立刻很夸张地对我说:“是吗?我见你妈妈是一定要穿最好的皮鞋,要不你妈妈会发脾气走掉的。”

  席间,我多次发现黄耀明痴痴呆呆的忘着我,而当发现我注视他时,就立刻不好意思移开目光。

  聚会结束,互相告别时,黄耀明突然很认真地跟我说:“你的样子长得很像你妈妈哦,不管是相貌还是你的神态、讲话的语气,和你妈妈年轻时一模一样啊!”

  我的泪水不受控制的涌出来——原来他整晚痴痴呆呆地看着我,是努力的在我身上寻找六姑娘年轻时的影子,以此来寄托他那难忘的初恋……

  我的泪水是为他的深情、为他的无奈而流,那一刻我相信人世间真的有爱情,相信他对六姑娘的感情是真挚的。也正因为这样,我内心无比同情、尊重他。我相信,六姑娘是他一生的遗憾,也是他一生的痛。

  假如,他知道六姑娘这三十多年是怎样活过来的话,我真不敢想象他会怎样地难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一周
   第03版:倾诉
   第04版:健康
   第05版:东方社区周刊
   第06版:禁毒
   第07版:民生
   第08版:写作
“六姑娘”的故事
遗失声明
东方城乡报倾诉03“六姑娘”的故事 2022-03-11 2 2022年03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