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佳慧
在金山区张堰镇,上海涵卿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羊肚菌迎来了收获季。黑色遮阳膜覆盖的大棚里,隐藏着一片羊肚菌森林。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大大小小地站在田间,煞是可爱。今年合作社共种植了12亩羊肚菌,亩产量1000斤左右,亩产值可达15万-20万元。
羊肚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对种植技术要求极高,售卖价格也较高。上海的气候环境并不适宜羊肚菌生长,加上今年冬季的持续低温和阴雨,让羊肚菌的种植难度更上一层楼。合作社负责人刘伟是工业出身,他将工业化的思维带到农业种植中,尽管让种植成本增加了不少,却也让这个农业“门外汉”少走了弯路。
与传统菇农凭经验、凭感觉的种植模式不同,在刘伟看来,如羊肚菌这类“娇贵”食用菌品种,必须要按照有精准数据的标准种植流程,加上精细化的管理,于细微处下真功夫。敢于下血本的他,在大棚里安装了智能温控设备,每亩地的种植成本将近5万元。“羊肚菌对环境温度尤为敏感,温度控制在5-18摄氏度之间最佳。”刘伟说,好在温控设备能在气温变化时发出提示,便于他在第一时间进行温度调整。“春节前一个月到现在,几乎天天守在基地里,就怕设备也失灵,造成损失。”值得一提的是,刘伟还创新地将羊肚菌与水稻轮作,以达到修复和改良土壤的效果。羊肚菌采摘完后,他计划将营养包直接作为有机肥料施于田中,提高土壤有机质,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防止土壤板结酸化,维护土壤生态安全。